返回第6章 恩怨、清理(第1/2页)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礼物不重要,重要的事心意,这是何平一向的观点。    一个多月没有见面,温桂珍对何平的态度更好了。    “何平有心了,这次去沪上怎么样啊,事情还顺利吗?”    “挺顺利的,在沪上待了一段时间又去了京城,我走的时候电影已经准备开拍了。”    “那就好。”温桂珍笑容满脸,对何平是越看越满意。    论能力,他领着队里人办养鸡场,生意蒸蒸日上;论才华,无论是发表的、还是出版的的都不少;论人品,更是没的挑。    除了酒量差点,喝多了爱认大哥之外,真没什么可挑的了。    在家里聊了一会儿天,毛学东回来了。    “什么时候回来的?”    “回来就好,这趟出去收获怎么样?”    这未来老丈人的问题一看就是当官的,先问有什么收获。    “南方的风气确实要比我们这些开放一下,我说的不光是我们东北。即便是跟京城相比,沪上的风气也要开放很多。”    毛学东把衣服挂起来,“确实是这样,正好今天来了,晚上在这吃点饭,给我说说你在沪上和京城的见闻。”    “饭就不吃了,下午我跟春华在家里吃过了。您要有空我就给您介绍一下这趟出去的一些见闻。”    温桂珍把饭菜端上桌,毛学东说道:“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今天忙了一天了,饿的不行。”    毛学东一边吃饭一边听何平介绍他这些天来的见闻。    “不错不错,在外面确实见了不少世面。”    何平讲到一半,毛学东吃完了饭,他泡了杯茶,“来,接着说。”    “后来经过王猛的介绍,我结识了《人民文学》编辑部的副主编王抚,《福贵》的稿子她看了觉得不错,估计过一段时间应该就会发表出来。那几天他们还拉着我上李拓家去转了一圈,认识了李拓和他妻子张暖欣,李拓也是作家,他妻子张暖欣是导演,《李四光》就是她导的。”    毛学东听完何平的话,感叹道:“看来什么行业都离不开圈子文化啊,你这一圈接触下来认识的这些人将来会受用无穷的。”    “也是机缘巧合。”    毛学东喝了一口茶,“能结识这些人自然是好事,但有益处都是将来的事情了,你现在的立身之本还是应该多写一些好作品。《福贵》这部,我光听你说的都有兴趣了,等登出来了我一定要好好看看。”    老丈人发话了何平能说什么,“我之前确实没在写作这件事情放多少精力,经过这次的事情倒是给我了一些启发,写作还是要坚持下去的,不再为稿费费心了也可以多写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毛学东点头赞同道:“文学创作就是要这样,你看看现在这些作家们,一股脑的写那些伤痕文学的东西。我不是反对他们写,而是觉得文学创作应该是多种多样、百花齐放的,现在可好,就跟扎堆一样,随便翻开一本杂志都是这些东西,看得让人生厌。”    可能是因为主管文宣教的原因,毛学东对文学上的事情也格外的关心。    “这东西就是个风头,过了这一阵就好了。”何平安慰道。    毛学东说道:“我何尝不知道,只是有些腻歪罢了。”    他是经历过困苦挣扎的,但从来不会轻易去控诉什么,因为他知道,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很多人和事物都是被大势裹挟着前进的。    所以才会对这两年集中出现的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看不过去。    “等这次‘清理’结束之后打算进县Z协吗?”毛学东问道。    毛学东说的“清理”是指今年中央对运动残余势力的清理,不少在前两年的清算中逃过了制裁的漏网之鱼,这次都会被一网打尽。    何平有些为难,“我跟你说实话,我实在是厌烦那些官僚主义的东西,写个文章嘛,也不是打架斗殴,还要拉帮结派的。”    “之前那里面确实是有些乌烟瘴气的,这次‘清理’我们已经掌握了王长天的材料,这种残余势力,必须要一杆子打死不给他翻身的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