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宋七日游之八(第2/3页)  重生八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郎见礼之后,赵宗实就介绍几位海客,高僧一见包文春陈捷等人,再看看身边的邓姐和卢平,那表情就精彩极了。

    包文春以前看网文,听传说故事里都说过,得道的出家人能看出人的生死咎由来,不知道这个得到高僧到底能看出什么来。一个高大精瘦的灰衣老和尚盯着自己看,忽然就双手合十,问:“施主缘何而来?”

    草!他不问从哪来,而是问为什么来?包文春洒然一笑,只说两个简单的字:“度假!”

    “善哉!”老和尚低头一礼,低声却坚定地说:“施主请便,还请诸位随从不要生事!”

    包文春不相信他理解度假两个字的含义,哈哈大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老师父着相了!”

    和尚合十颂号:“阿弥陀佛!”

    包文春说着,转身就往外走去。赵十三不知道两人打的什么机锋,也跟着出去,就来到一座院子里,这里有许多士人在争论围观什么,有人对这些人看过来,似乎认出了赵十三和采萍,联想到另几个,那就必然是海客包文春一行了。就有人围过来自报家门、叙礼相见。

    包文春只能拱手谢过,和赵十三继续前行。更多学子围过来,想看看是个什么样的人,凭着一阙新词就把采萍姑娘骗走了?也想看看海客夫人的丫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竟然写出品操如此高洁的卜算子。

    要说北宋的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盛于宋,讲究的是辞藻华美,抒写艳思恋情的专门文体,诗言志词言情、词为艳科都是宋词这种创作主流倾向的归纳。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方面,后来苏轼开创了另一种豪情满怀的先河,被人们认为只有河西大鼓才能合乐,也就使这种文体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也就是今年出生的一个人,叫周邦彦,他是个极有才华的人,被人称为词至美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硬是又慢慢把作词方式音律声调规范化,题材复古化,给后世学词的人制定了很高的门槛。

    包文春被围住了,只得胡乱装逼,念了一阙苏轼的赤壁怀古,摇着折扇晃着脑袋念道:“...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把周围的人震倒一片,惹得肖玉华邓姐低头笑个不停。

    众人依旧围着不让走,有人报名眉州苏轼,要求少夫人的丫鬟肖小姐再作词一阙,肖玉华有点为难,在陈捷身后低声问包文春怎么办?

    包文春想着刚刚念了赤壁怀古,苏轼就出来了,可不能再乱念了,笑容不减,并不避讳周助理和邓姐采萍几个,就微不可闻地说:“还是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肖玉华立刻说:“知道了!想起来了!”

    落落大方地站出来,说:“小女子是粗使丫鬟,偶尔在书房偷学几句,未入门槛,也只学得一阙卜算子,苏轼苏子瞻是哪过?我念一阙,你写下来送我哈!”

    二十岁的苏轼还很青涩,明艳靓丽的肖玉华这么大声喊他出来,他却忸怩一下才出来,有人铺纸磨墨,把笔递到他手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花开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苏轼的字还没有达到后世成名成家的地步,但已经有一定的神似韵味了,行书里的运笔洒脱自如的写意潇洒,叫包文春看得感慨不已。肖玉华的这幅字帖,拿回去是肯定卖不掉的了!她选的这诗词太晚,你就是真迹又如何,就得配上和苏轼的合影照还能如何?没人相信啊!

    周助理也跃跃欲试,站出来说:“我是小姐的贴身丫鬟,跟着小姐也学了几天文墨,就念一阙叫天下学子一笑!”

    众人起哄起来,有人问:“敢问大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