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七章 多事之秋(第1/6页)  篡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七章 多事之秋

    尉迟恭,字敬德,朔州鄯阳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鄂国公。

    死后谥号忠武,赐陪葬昭陵。

    历史上的尉迟恭,最为辉煌的功勋,莫过于效命于刘武周时,日夺十八镇。后来归顺李唐,有救驾之功,更在洛阳之战时大放异彩。而在洛阳之战结束以后,虽说还有什么击突厥之类的战功,实际上,尉迟恭已经从单纯的武将,转变为一个政治人物,才有了玄武门的功勋。

    他杀过李元吉,揪住过李渊的衣服领子,把李渊从龙椅上拽下来……

    再之后,尉迟恭似乎再无什么功劳。如果硬要说亮点的话,恐怕也就是他那个干儿子薛仁贵。

    ———

    荆紫山脚下,鸦雀无声。

    尉迟恭翻到在血泊里,一支利矢从后贯穿脖颈。

    鲜血顺着红漆箭杆流淌一地,双脚一抽一抽,呈现出痉挛之状。可只要是明眼人就能够看出来,尉迟恭必死无疑。

    李世民呆呆坐在马上,看着尉迟恭的身体。

    言庆面无表情,目光森冷的缓缓收回弓箭,顺势将手搭在沉香槊上,举槊指向苍穹。万胜军在刘黑闼等人的率领下,迅速退到了李言庆的身后。雄阔海和阚棱,再一次横身言庆马前。

    “李言庆,你竟嚣张如斯……”

    李世民终于缓过劲儿来,手指李言庆,怒声喝骂:“敬德乃军中大将,朝廷命官。你竟为一己私怨,而残害朝廷忠良。孤若饶过你,又岂能对得起忠良在天之灵?你你你……孤与你誓不两立。”

    也难怪李世民如此愤怒!

    此次出兵,对他而言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虽说一路畅通无阻,可是风头却被李言庆抢了个干干净净。原本,李世民想借此机会,一举奠定下他在军中的基础。没想到李言庆率先发难,挑起河北大战不说,并以摧枯拉朽之势结束战斗。在这样辉煌的胜利面前,李世民虽然兵不刃血的夺取洛阳,却并没有获得太多好处。

    反正,人们若提起洛阳之战,绝不会说他李世民用兵如神,运筹帷幄。

    更多的还是会提起李言庆在邺城大战窦建德,漳水河畔那一声诡异,却是天崩地裂的巨响,谈的是李言庆如何在河北,风卷残云般解决战斗,如何与那天宝大将军,死拼恶斗的英姿。

    李世民呢?

    在李言庆如此耀眼的光芒下,从主角一下子变成了配角……

    纵观历史上李世民登基之路,会发现在玄武门之变以前,李世民一共经历四次大战,方奠定了他的根基。首战浅水原,次战洛阳,三战虎牢关,奇袭窦建德,最后一战才是柏壁之战。

    然而现在,历史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浅水原之战,李世民一如历史上那般,先败后胜;柏壁之战提前爆发,使得李世民在军中声名鹊起。可本应该是把李世民推上巅峰的虎牢关之战,随着李言庆的出现而消失无踪,而在历史上持续了八个月之久的洛阳之战,也因为李言庆大败窦建德,变成了虎头蛇尾的闹剧。

    所以说,奠定李世民根基的四大战役,实际上只有两场半。

    这也就使得李世民的声望,远远比不得历史上那般响亮。而缺少了杜如晦房玄龄薛收等谋臣辅佐,虽说身边还有刘文静、王通等人襄助,但对于李世民来说,终究是缺少了许多东西。

    李世民勃然大怒,李言庆却面无表情。

    “秦王,孤只是尽为人子的本份,至于什么忠良……孤却不知。孤只知道,尉迟恭不过是朝秦暮楚,三心二意的逆臣,除此之外,一概不知。至于秦王欲如何,孤不在意。若秦王想要为尉迟恭报仇,只管撒马过来。孤只想提醒秦王,邕王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