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 章(第1/4页)  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军队中安chā了不少共产党员,政治、党务方面的工作事事与乌斯马诺夫、刘伯坚商量。4月28日,李大钊等二十多人遇难,冯玉祥闻讯哭之甚哀,在潼关国民军总部召开追悼会,并电令各部队、机关举行大规模追悼活动。这一年guó mín dǎng召开二届三中全会,会上蒋介石被免职。此后蒋介石派说客滞留冯玉祥处,使冯玉祥深信蒋是“革命的中坚分子”,并把宁汉分裂看成“仅系一二人间之误会”的人事纠纷。在5月潼关会议上,他不同意“倒蒋”口号,主张“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团结一致,打倒军阀,万不可自相水火。”对共产党的态度,冯玉祥在这年6月起了明显变化。

    6月郑州会议前,冯玉祥轻信一些人的诬蔑之词,对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不是理解的。他曾斥责农民协会凶横不法,擅行捕人杀人,草菅人命。农民抗租抗税也与冯军征发给养产生过矛盾。fù女运动在他眼里成了“她们所会的,就是骂父母,骂丈夫,讨厌儿女,讨厌家庭,动不动就离婚。以这些为自己不落后与真革命的条件,我实在不敢苟同。……我不懂为什么必须做恶妻坏母才是革命,因此对于她所提的口号也不能同意。”(冯玉祥《我的生活》)。而在郑州会议上,武汉国民政府的上层分子,在会内会外大讲共产党借口国共合作,搞阶级斗争,破坏国民革命,对共产党肆意诬蔑。特别是何键的煽动,促使冯玉祥从对共产党不满变为反对共产党,进而发展到公然与guó mín dǎngfǎn gòng势力合伍。由于看到汪精卫和蒋介石在fǎn gòng上的一致,冯玉祥便做了宁汉双方的调停者。在“清党”中,冯玉祥解聘了乌斯马诺夫,将军队中的共产党员专车遣送武汉。尽管他措辞婉转,规定“惟对此项党人,只准拘留禁闭,不准qiāng杀打罚”,并礼送苏联顾问鲍罗庭等人出境,但他这时已背叛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所犯的历史xìng错误已经结下了巨大的恶果。

    由于冯玉祥的努力,致使蒋介石于1928年初出山复职。冯对蒋大加称颂,蒋对冯备极推崇,于是2月18日蒋冯在开封互相换帖结拜为兄弟。冯帖上写:“结盟真意,是为主义,碎尸万段,在所不计。”蒋帖上写:“安危共仗,甘苦共尝,海枯石烂,生死不渝。”冯大蒋五岁,故居为大哥。然而结拜仅一年,两人关系便趋于恶化,又过一年在中原大混战中,大哥的军队就被小弟“吃”掉了。

    从1931年到1946年,冯玉祥对蒋介石曾几度抱有幻想。第一次是“九一八”事变后,冯与蒋在孔祥熙举办的宴会上见面,蒋介石向结拜兄弟忏悔认错,表示要精诚团结,挽救危亡。冯玉祥此后逢人便说:“蒋先生有了很大转变!”认为蒋必然铁心抗日了。可是“一二八”上海抗战,蒋坚决不抵抗给冯做了回答。第二次是1935年蒋介石电邀冯玉祥到南京任职。冯从泰山下来,蒋在四方城予以隆重招待,极备恭敬,并表示愿意接受冯的主张。冯玉祥大为感动,在日记中写道:“蒋答之话最谦下,最诚恳,实为我最满意也。此次可谓不白来了。”“西安事变”中身为军委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致电张学良,劝其释放蒋介石。为了救蒋,他甚至提出自己去西安替蒋当人质。可是他这副委员长只不过是个摆设,最后陷入蒋的羁縻,深感自危,连说话都得小心谨慎。第三次是1938年8月,冯玉祥在武汉患病住院,蒋介石亲自来探望,坐视良久,态度亲切。冯几次请其回去,蒋都不肯离开。蒋临走还谦恭地说:“有什么事,我来向您报告。”冯又受感动,认为蒋本人还不坏,只是左右积恶太深。以后他去掉顾虑,向蒋劝谏坚持抗战,提出十数条意见。蒋介石当面接受,实际上仍在和战问题上徘徊动摇。冯的力劝并未产生作用。1941年后蒋对冯的压制愈来愈厉害,有一个时期,几乎断了冯的经济来源,冯对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