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 章(第1/4页)  中国北洋军阀大结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得再次让步,10月30日,下罪己诏;11月2日,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

    袁世凯大权在握,夙愿以偿,立即电令冯国璋向汉口发动进攻,同时电令段祺瑞的第二军由洛阳向前推进,并沿途布置。

    这时,10月29日,北方发生了一件意料不到的事,二十镇统制张绍曾联合部分将领,屯兵滦州,发动了兵变。

    袁世凯对此大发其火,对段祺瑞说:“我说过北方不能乱。

    我最担心的也在此。

    现在张绍曾果然闹起来了。

    朝廷上下,为之震动,京畿直隶人心不安。

    此事必须尽快解决!”11月2日,为了稳住二十镇,清政府特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前往滦州抚慰,谁知吴禄贞是个比张绍曾更为激进的革命党人。

    他在娘子关正太铁路车站与阎锡山秘密会晤,商定组织燕晋联军,三路夹击北京,吴禄贞被推为联合大都督兼总司令。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袁世凯收买人刺杀了吴禄贞,二十镇兵变也随之失败。

    北方局势稳定了,南边却出了问题,问题出在冯国璋身上。

    冯国璋自从接替荫昌担任前敌主将后,一心要立一番功勋。

    他对一位部下说:“这一来,咱的黄马褂算是穿上了。”所以打得十分卖力,于11月1日撕开汉口的防线,并下令火烧汉口,11月27日,又攻克汉阳。

    冯国璋这边打得顺手,却急坏了袁世凯,他连发7道急令要冯国璋暂停军事攻击,同时派人3次去汉阳,对冯国璋进行暗示。

    但是,冯国璋攻占汉阳后,被授予男爵爵位,这时一门心思拿下武昌,准备请赏,对袁世凯的暗示反应迟钝。

    袁世凯只得走马换将,让摸清了他的心思的段祺瑞代替冯国璋指挥前线军队。

    11月17日,清政府电命段祺瑞为湖广总督,兼办剿抚事宜,12月8日,又让冯段对调,冯为第二军军统,段为第一军军统。

    正当冯国璋莫名其妙时,袁世凯又调冯国璋回北京,任命段祺瑞第一军军统兼任第二军军统。

    此时,南北议和局面正在形成之中,代替了冯国璋的段祺瑞对袁世凯的心思越来越清楚,袁世凯早就无意于清室,也不安于内阁总理大臣,向往的是总统职位。

    而问题在于,共和之后,袁世凯是否能稳稳地坐在总统宝座?为了实现袁世凯这一目的,前线的段祺瑞后方的袁世凯一唱一和,配合得得心应手。

    12月29日,南方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段祺瑞极为震惊,因为孙中山归国之前,和谈已经有了眉目,孙中山的归国无疑给袁世凯以重大打击。

    孙中山就任了临时大总统,更使袁世凯大失所望。

    “打,只有打!”段祺瑞怒气冲冲地喊道。

    就在28日,袁世凯电令段祺瑞分批按和议商定的要求从武汉撤军。

    但是,30日,北洋军不仅没有撤退,反而公开破坏停战协定,不断向武昌方面pào击。

    1912年1月1日,就在孙中山宣誓就职的那一天,段祺瑞纠合冯国璋、段芝贵等北洋将领,联名通电反对共和,主张立宪,声称“若以少数意见采用共和政体,必誓死反抗”。

    一时间战云新笼罩在大江南北。

    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孙中山妥协了。

    袁世凯在得到南方清室退位后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的承诺之后,开始向“孤儿寡母”的清王朝施加压力了。

    然而,袁世凯又不想亲自出面,怕被人骂作“活曹cāo”。

    皖系军阀段祺瑞 第35节:五、袁段恩怨在演变(1)

    1月16日,袁世凯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