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 章(第3/4页)  中国北洋军阀大结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袁世凯死后,北洋系统分化为三块: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张作霖远在东北一时与中原无争,而冯、段二人为了谁执牛耳互相争斗,互不相让。

    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是有其私心的,想借机扩大皖系力量,既消灭南方异己,又打击直系势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冯国璋明白这点,自然反对对西南动用武力。

    正当总统和总理陷入僵局之际,“长江三督”李纯、陈光远、王占元突然通电主和,掀起了驱段倒阁的先声;接着,靠近直系的湘南各军总司令王汝贤、副司令范国璋也联名通电停战,给段祺瑞杀了个顺马qiāng!段祺瑞腹背受敌,只得暂避风头,于是,1917年11月15日提出辞呈。

    段祺瑞以退为进,冯国璋的日子果然不好过。

    首先,他居然找不着一个能继任段祺瑞的人;其次,直隶督军曹锟突然摇身一变,成为主战的急先锋,曹锟态度骤变据说是由于徐树铮许给他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副总统职位。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冯国璋只得下了对西南的讨伐令。

    1比1,段祺瑞和冯国璋前两个回合打了个平手。

    然而,讨伐令刚发布10天,冯国璋又布告停战。

    因为,“长江三督”和冯玉祥坚决反对“讨伐”,并且不让南下的部队通过防区,如果硬要通过北洋内部就会大动干戈。

    何况,布贩子出身的曹锟这时又打起了冯国璋的牌,表示不反对停战。

    在北洋内部主战和主和两派互相争吵之际,南方提出了五个停战条件,首要的一条是召集国会。

    这样,冯国璋又陷入了绝境,和又和不了,战又是死路,真是左右为难。

    怎么办?冯国璋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溜回南京是最好的办法。

    1918年1月26日晚,冯国璋以南下巡阅军队为由,乘专车离开天津。

    殊不知段祺瑞已经断了他的退路,倪嗣冲在蚌埠以保护安全为由截住了冯国璋,冯国璋只好调头回北京。

    1月30日,在段祺瑞的强大压力下,冯国璋被迫再次下达了对西南的讨伐令。

    这时在湖南前线,北洋军连连取得胜利,冯国璋只好通电辞职。

    在冯国璋辞职的第三天,即3月9日,内阁总理王士珍挂冠而去,避往天津。

    既然冯国璋已无能为力,那么何不让他再做几天总统?于是在段祺瑞的授意下,各省主战派纷纷来电挽留冯国璋,同时要求段祺瑞出山。

    3月23日,段祺瑞出山就任内阁总理。

    这位下野4个月零几天的北洋之虎终于压倒了北洋之豹,再次荣登总理宝座,威加海内,其势力达到极盛。

    4月20日段祺瑞南下犒师,亲临汉口,规定总理车队经过时,临街商铺、居民住宅一律关门闭窗。

    一家外国报纸说:“这是民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这比大清国的钦差要威风得多!段祺瑞重新上台,冯国璋已无用处,于是决定“合法驱冯。

    皖系军阀段祺瑞 第44节:九、家无余产实难得

    ”冯国璋的总统任期是10月10日届满,到时通过合法的手段把他选掉。    最终,冯国璋让位于徐世昌,回到直隶河间老家,从此不问政事。

    1919年12月28日,冯国璋在北京病逝,段祺瑞急忙赶到冯宅,来奠老友,痛哭失声。

    他深有感触地对靳云鹏说:“你看看我和华甫,这些年闹来闹去,两败俱伤,谁也没能得到好处,想想实在惭愧。”在冯死前,两人已经和好如初,经常在一起把盏小酌,痛感北洋内部派别林立,力量分散。

    其实,在与冯国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