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7 章(第3/4页)  彭氏军史评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丑完全调了个儿。实际上贬低关羽的目的也还是为了抬高赵云,因为赵云初次出场五十回合没有搞定文丑。这是三国中赵云一个无法洗刷的污点。在评书《长坂雄风》里甚至更夸张地说文丑、颜良双战赵云,尚且抵挡不住了云云,那赵云已经堪比吕布了。赵云真要这么神,刘备每次和曹cāo开战不用派别人了;为什么在萌霞关单挑马超的是老张飞,而不是帅赵云呢?诸葛亮其实不用虚张声势要去荆州调关羽,直接就近调子龙就行了啊。

    当然要吹赵云,这没有什么不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不也有“拥刘反曹”的偏向吗?每位作家无疑会根据自己创作的主旨来塑造自己喜爱的英雄。而这些评书实际上是罗氏的《三国演义》派生出来的作品,并不能代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全部精髓,依据评书来排三国武将是没有价值的。

    网上盛传着解放前曾流传着“一吕二赵三典韦 四关五马六张飞 七黄八夏九姜维”等诸如此类根本已无从考证其权威xìng的谚语。而人们在制作各种武将武力排行时,常常依据比较地混乱,主旨不明。比如一下子是罗氏的演义;一下子又是《三国志》;一下子又变成张氏评书;或者别人在说《三国演义》,他又搬出《三国志》来,或者抬出张氏评书;东扯葫芦西扯叶,混为一谈,自然谁也无法说服谁了。

    “三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我们很多的人并没有真正地去思考过到底是什么在困绕着三国武将的排名?因此我写成本文,希望给那些争论三国武将排行的“三国迷”提个醒,让新时代的“三国迷”能作出符合我们这个时代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品位的,更科学,更客观,更公正的总结来。

    ( 本文系原创撰写,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文中观点系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李自成〉塑造的闯将的武功

    更新时间2005-8-1 3:16:00  字数:2534

    看姚雪垠的历史小说《李自成》据说是七十年代,国人除四大样板戏以外的唯一娱乐。这话可能有点夸张,但是《李自成》这部小说确实一部在历史上画下了浓重一笔的文艺作品。它有别于我们见到过的其他传统历史演义小说,其中塑造了许多普通士兵的形象,比如王长顺,慧英、慧梅这样的小角色(小人物),来烘托那些大英雄。并且一些历史名将也同样塑造得栩栩如生、个xìng鲜明。

    我这里仅从一个较低的层次的角度来看看姚雪垠的《李自成》里塑造的闯将的武功情况。依据武功,这种评价层面虽然难登大雅之堂,却是我们中华这个武术国度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实际上却是一些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在看这类型作品,或者谈论这部作品时最关注的和最有乐趣的地方。下面请看我的一些肤浅认识,同意的请大家鼓鼓掌;反对的您就笑一声,当我什么也没说过:

    《李自成》中的闯将武功最高的自然是总哨刘宗敏。刘宗敏铁匠出身,彪悍异常,惯使一口鬼头单刀,坐驾枣骝马,武艺出众,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被称之为“闯王帐下第一勇将”,他在农民军中的地位仅次于李自成,有“闯王手下是文有李岩、宋献策、牛金星;武有刘宗敏、田见秀、李过”的说法。

    关于刘宗敏和吴三桂争夺美女陈圆圆的故事更是人尽皆知的故事了。在整个明末清初,吴三桂的武功是排第一的,可不是金庸笔下,任韦小宝玩弄的冤大头,而是位盖世英雄。吴三桂人称“明朝的吕布”,人帅艺高,惯使一把八十二斤的长大刀,(据我的老爸回忆,他在文革以前,曾在云南的昆明见过吴三桂的刀。)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后来就降了满清。因此李自成最后失去江山,民间的说法皆因拜刘宗敏所赐,如果不是他与吴三桂争美女,吴三桂就不会叛变投敌,引清兵入关,大顺政权也不会那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