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5章 保全十姓(第1/2页)  颠覆三国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为何?”曹操问道。

    许蒙答道:“时势不同。当时晋阳,城固地饶,在赵氏纵深腹地,可当此重任。如今晋阳,胡汉杂居,边事不断,土地荒芜,百姓逃亡。

    当时赵氏,内无权臣,可大胆委任腹心,经营晋阳;如今主公,除却曹氏、谁可信任者?谁能除却‘三马’嫌疑?所以,主公势必委任族内子弟坐镇晋阳。晋阳地险民悍,主公就不怕三马之乱未起,兄弟相残偏至吗?

    所以,晋阳不可。”

    曹操点头叹服,问道:“依你之见,何处合适。”

    许蒙答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曹操一愣,旋即恍悟道:“襄阳?”

    许蒙笑道:“正是。”

    曹操疑惑道:“可有说辞?”

    许蒙道:“襄阳地处天下之中,藩王作乱极难,消除曹氏内斗嫌疑;襄阳地险民富,四通八达,往来商旅云集于此,天下讯息,襄阳尽知;襄阳依托荆州腹心、淮南深地、江东后路,有广阔空间与北方周旋。

    万一形势不利,襄阳尚可出武关向长安,据守潼关,或沿江西上进西川,或扬帆过江占江东。此三处,皆足以抵抗中原侵袭,保证基业不失。立稳脚跟后,传檄各处,共举义旗,清君侧,除奸佞,恢复曹家江山。

    如此,即使天命难违,三马也难以吃定曹氏。曹氏足以转危为安。”

    曹操抚掌称善,略一思忖,仿佛自言自语,“如此,对襄阳十姓,倒是要另一番处置了。”

    许蒙心中一动,进一步解释道:“属下此前已为主公多次言明,襄阳十姓乃荆州支柱,不可轻动。即使庞、黄、马、向四族,主张抗曹,也该予以优容。

    现今九州四海,尚是汉家天下。四姓拥刘抗曹,身正理直,义正辞严。主公胸怀天下,不与计较。几代之后,天下忘汉已久,士人归心曹氏,十姓以忠孝立家,必将誓死追随曹氏。三马之乱,主公还要依仗十姓的忠贞,辅佐曹氏子孙呢。

    是以,着眼当下,蒯、蔡功大,不可不赏;期之以远,还是庞、黄两家,方为荆州栋梁。”

    曹操意动,缓缓点头道:“汝且退下,容吾思之。”

    许蒙心知此事八九能成,归家便让褚仁作书,致信祖渊,免其后顾之忧,全力抗曹即可。

    程瑶念完,先自咋舌道:“这个许蒙,真是个神棍,太能忽悠了。”

    黄顺偷摸一把冷汗,后怕道:“当初过于信梦,力主留在襄阳。没想到,差点就成曹操的刀下鬼。好在许蒙那边给力,算是逃过一劫。”

    祖渊笑道:“这点事都做不好,何为盟友?曹操来到后,我们如何应对,很多事还需少爷拿主意,我等下人才好做事。少爷这几天还需打起精神才是。”

    黄顺连忙谦虚,与祖渊粗粗谈讲一番,便告辞回家。临别时,祖渊特意叮嘱黄顺,这些日子,黄承彦很是忙碌,回到家,最好过去请安,听听他的意见。

    回到家,黄顺见过陆吟霜,又去探望徐氏母子,然后便前往黄承彦书房,找老爷子说话。

    宽敞的书房内,黄承彦正专心致志的写字,抬头看见黄顺进门,放下笔,揉了揉手腕,笑道:“顺儿好些了吗?”

    黄顺有些内疚,自己只顾自己心情,这个节骨眼上,什么忙也没帮上。算起来,这就是不孝。

    “爹,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我看你的白发都多了几根。都是我不争气,不能帮你分担家事。”

    黄承彦开怀一笑,说道:“谈不上辛苦,不过是每天见到蒯、蔡两家得意忘形的嘴脸,心里不痛快罢了。”

    黄顺借机说道:“荆州形势如何,可有当初谋划之外的情况发生?”

    黄承彦说道:“一切尽在掌握之中。”顿了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