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54章 盘问(第1/2页)  颠覆三国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曹彰很清楚,曹丕在邺城经营多年,到处都有他的眼线;曹植执掌曹氏的暗影卫,耳目更是数不胜数;另外一个主要参与者黄顺,更是qi般的人物。曹彰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那些漏网之鱼要真是投奔自己,只会连带自己也暴露,这当然是得不偿失的。

    不能不管,又不能管,曹彰着实有些踌躇。趁着城里一片混乱的机会,带兵进城,来个快刀斩乱麻,搞定一切的主意,当然也有人跟曹彰提起过。但却被曹彰否决了。

    这是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曹彰自认为,在争夺世子的斗争中,自己还是占有优势的,没必要冒大风险拼命。

    曹彰认为,最稳妥的应对,就是静观其变。在没有弄清城内局势时,决不能轻举妄动。西域墨门残存的三位高层,既然已经投奔曹彰的人躲藏,那就先藏着好了。曹彰相信,一时半会,还不会有人搜查到他头上。

    躲藏的这段时间,需要曹彰拿出决策,是将三人交出请功,还是助他们脱逃,赢一个大大的人情。

    曹彰显然倾向于后者。原因无他,对方也不傻,在投奔自己的时候,显然考虑到自己可能将他们出卖换取功名,但他们仍然选择投奔,定是有他们自己的倚仗,至少,他们手里,有能够挟制曹彰的证据。

    防人之心不可无,曹彰自己,也暗中备了好几手,以己推人,对方肯定也有后手。曹彰可不想在这个时候,暴出自己与西域墨门有关联。

    忌惮那三人狗急跳墙还是其次,曹彰倾向于放他们一马的主要原因,还是看上了西域墨门的雄厚实力。

    虽然他们在邺城的实力被大幅削弱,但于西域墨门的基本毫无所损,西域墨门可以很快派出人手,填补邺城的实力真空。

    接下来,自己与曹丕的斗争,势必还要进一步白热化,很多事情,曹彰不便于去做,但西域墨门却能完成的完美无缺,巧妙的配合曹彰的全局部署。这才是曹彰与西域墨门联手的最大目的。

    要放他们离开邺城,就不是简单躲藏那么简单了。一旦离开曹彰的处所,无论是曹丕、曹植还是黄顺,都有很大可能半路拦住,予以截杀。

    曹彰必须做到谋定后动,搞清楚邺城的情况后再做进一步安排。

    所以,曹彰得知夜来香事变后,只是谨慎的派出斥候进城,观察动静,并没有多余动作。

    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天的邺城大街小巷,走动着的全是各方的斥候、眼线,寻常百姓都乖乖的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这下就有些尴尬了,斥候、眼线讲究的就是隐蔽性。一片树叶只有藏身于树林之中,才是最好的隐蔽方式。现在树林不见了,全剩下他们这些特殊的树叶了。每个人的目标都显得那么的突兀、明显。

    都是在斥候行业多年的老油条,很快就意识到这层危险,大多数人都是街上转了一圈,就赶紧回家了。实在不行的,也各自找了茶馆酒楼,躲进了屋里,不再在街面上晃悠了。

    大街小巷,就只剩下曹丕的人全副武装,在挨家挨户的搜查。

    黄顺留在家里,待了一天,也没等到什么有用的情报,萧凝那边,仿佛又消失不见,根本查不出踪影。

    这回,黄顺没有继续沉浸在这种情绪中走不出来。黄顺调整好心态,准备当晚就去拜访索大人。

    这是曹丕留给黄顺的人选,是曹彰留在邺城里的代表。

    此时的索励,刚接到曹彰的指示,让他妥善安顿好三人,静候下一步指示。索励刚把那边的事忙活完,就接到下人来报:黄顺来访。

    索励心里立马就是咯噔一下。索励再清楚不过,凭自己的官阶,还不够黄顺亲自shàngmén拜访的份量。不消说,肯定是为了昨晚三个漏网之鱼而来。

    “那边也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