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0章 天堑(第1/2页)  维多利亚的秘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宁坐享其成林副主席打下的江山,一个长江帝国正在建成。南京变成了风帆交通工具制造中心,武汉变成了另一个通讯设备制造中心(新的通讯笔),而重庆成为飞屋制造中心。

    至此,长江已经真地变成了一把切割大清国南北的利刃,大部分的中央政府命令被长江以北的地方政权所忽略。中央政府自己也从长沙迁到了贵阳,一个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省份。

    为了沟通长江两岸的交通,唐宁正在筹划快速建造大量的跨长江大桥。快速建桥的关键是采用创新的浮桥技术。传统的造桥方式耗费绝大部分的材料在支撑桥面的巨大重量上,而采用浮力的技术将颠覆这个关键问题。

    悬浮不等于软哒哒,它将使用钢网结构。钢是一种很结实的金属,多根细钢缠绕之后形成的钢索更是兼具结实与弹性,可以用作钢索桥的支撑。而唐宁所采用的这种钢网则更进一步,不仅比钢索还厉害,还可以直接作路面。

    在设计理念上,三维的钢网以复杂的互相缠绕连结,底层稀疏,越往上越致密,到了路面的时候钢网变成了钢纤维织成的“布”,也就足以支撑所有的交通节点,包括人类、汽车、火车。

    因为是透水、透风的网状体,大桥的防洪、防风能力超一流,稳定性也继而超一流。钢网本身已经非常轻巧了,但架不住几千米的用钢网本身积聚成巨大的重量,所以桥身要预留出大量的空腔以容纳生产浮力的橡胶气囊。

    浮桥与传统的桥梁一样需要应付船舶的通航问题,为此设计中为桥体中央安排了一个宽达160米的“豁口”,在这个豁口处,桥体钻到水面以下,以气闭式通道让交通流通过,因为这样会产生大量的浮力,所以比做桥拱划算。

    这个豁口的上端也有东西,不过只为平衡水底结构,不做通行之用,在设计上它看起来很像一个橄榄球。在坡度的地方不适航,为了提醒船只,不适航的区域垂吊着大量的光珠,白天吸收阳光,可一夜发光,像珍珠门帘一般华丽。

    施工的时候这样的不适航提醒灯就开始悬挂了,而且施工的第一个地方就必须是中间的航道。编织这样的钢网是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但所有的复杂都被一台自动“织布机”所掩盖。

    整个数公里的施工都从四根拦江的钢索开始,其两端有固定的擎天柱,这数公里的桥全指望这两根巨柱固定。四根骨架式的钢索的大小决定了整个桥的大小。玩过三维兽皮编织机的朋友细看钢索编织机织出来的钢网就会发现它们很像,其基本原料居然也是一个又一个的小钢索圈。

    但为了保障桥身的稳固,圈圈套圈圈的安全性被桥的出现也是这个道理,原本要在工地上得呆上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结果变成了20天,屁股还没坐热就要再次启程,这样的工程简直跟摊煎饼差不多啊。

    看来飞屋果然是桥梁工程师的居家必备啊,因为工程时长都变成以天数来计算了。并且一大河流域只要拥有一支施工队就足矣。以后南京大桥之后,施工队可溯流而上,每到一个城市建一座桥,然后坐等收费即可,这个投资可真是划算,按老规矩,这么赚钱的生意唐老板是不会让给别人的。

    据资料显示,全球共有176条河超过1000公里,其中中国就有条。所以唐老板可能会打造176只超级桥梁施工队,奔波于全球各条大河去招揽生意。至于那些小河嘛,就得等到这些大河弄得差不多之后再去弄。

    这176条大河上平均每条造10座桥,那就是1760座大桥,每天每座桥收个100欧元,这初期桥梁事业完成之后温莎财团可坐收176000欧元,一年下来便是6420万欧元,足以养活600万人。想想真是有成就感。

    更有成就感的是这些桥梁施工队每年就能多养活600万人,这个数字更震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