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逸不管他们作何感想,接着说道:“种桑养蚕,耗费人工最多的就是采叶,将采叶速度提高四五倍后,一个人完全可以比原来多养两三倍的蚕,这样,你们还用担心广南人口不多的问题吗?
而且你们还少算了一笔账,广南由于气候温热,冬季短,每年可以比苏杭一带多养一批蚕,每年的产出便不会差于江南;
江南一带人烟稠密是不假,但荒地基本已经开垦完了,即便有了这桑叶采摘器,蚕茧总量也不可能出现太大的变化了,已无须咱们去扶植,咱们最多是设立烤茧、缫丝、织造厂就行;
换句话也就是说,在江南,除非咱们出高价,否则便无法控制更多的蚕茧来源。
广南和江南则不同,现在那边种桑养蚕的农户还少,而且有大量的适合种桑的坡地没有开垦出来,随着广南一港两道建设的推进,广南势必有极大的发展,人口增加是必然的事;
咱们到那边的扶植农户养蚕,当地所产出的蚕茧便基本被咱们垄断。当然了,还有许多变通的办法,那边有大量无主的荒地,咱们只要花少量的钱,就可买下来自己种桑养蚕嘛。”
“咱们自己去种桑养蚕?”苏州富商汪志成不禁脱口问道,而他所问的也是众人想问的,买些荒地不成问题,可让大伙到岭南去养蚕,这不是笑话吗?真不敢相信这话是由杨逸说出来的。
杨逸指了指自己的脑子说道:“你们大概以为我的脑子坏了是吧?其实,是你们没开动脑子啊。又没让你们亲自去岭南养蚕,急什么?南洋就有不少人嘛。咱们为什么不能从南洋或别的地方请些人来养呢?哈哈哈………”
杨逸把那个“请”字说得特别重,最后还嘿嘿地笑起来。在坐的这些人精立即就嗅出了其内在的意味来,杨逸不说雇,而说“请”,这根本就是想弄些免费劳力啊!对于他这个别出心裁想法,闻者无不怦然心动。
“大人,这能行吗?”林如海小心翼翼地问道。
“本官说行,他就行。朝廷一向提倡农桑并举,咱们去岭南种桑养蚕,是帮着开发岭南。为朝廷增加税收,只要不闹出什么乱子来,有本官担着,谁还敢找商社麻烦不成?
请各位相信,这不但不会有什么麻烦,本官还能向朝廷争取到一些政策优惠,具体有什么优惠,到时便知;
而且还有一点我要告诉大家,本官打算请秦国大长公主出任西印度商社的名誉董事长。这个嘛,秦国大长公主也会投几百股,咱们适当分她一些红利就行了,她不参与商社日常管理。就兼个名,各位没有意见吧?”
在坐的二十六人听了无不大喜,岭南山高皇帝远。有杨逸挡着已经够让他们放心的了,再把秦国大长公主这面大旗扯出来。那还不是无往而不利?其中的好处说之不尽啊!
至于秦国大长公主担任名誉董事长会不会被朝中大臣说三道四,这是杨逸和秦国大长公主的事。这些人精才不管这么多呢。
众人纷纷站出来表态道:“一切但凭国公作主。”
杨逸淡淡地笑道:“再者说了,产品从钦州出海,要比从杭州等地出海近得多,这又节约了大量的运输成本,从长远看来,咱们在广南投资,要比在江南投资获利更大啊。”
“是是是,国公爷高瞻远瞩,小人等万万不及。”
“没错,没错,国公爷胸中韬略人所难及,我等只管听国公爷的,准没错。”
“关于棉花种植方面,各位有什么要问的吗?”杨逸接着波澜不惊地问道。
有,当然有,棉花是个新产业,大家都没接触过,可以说,四项主打商品中,众人有关棉花的疑问是最多的。
杨州巨贾计中良当即问道:“大人,如今棉花在南方种植得较多,百姓易于接受,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