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4章 听听音(第1/3页)  末日流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img class=tent_cover src=//static.jjwxet/images/transparent.png alt=>

    <ul class=tent_ul>

    火星的夜晚, 气温会暴跌到零下八十度左右。

    在两极地区与万米高峰上,这个数字甚至会突破到百位大关,达到零下一百三十九度。

    对陆笛来说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因为在地球上, 极寒通常跟水有关, 但是火星上没有液态水。

    ——沙子吸热时升温很快,太阳一旦消失温度就会迅速回落,地球沙漠也会产生这种日夜温差巨大的现象, 不过没有火星这么极端,陆笛也没去过沙漠, 他对严寒最深的“认识”源自南极洲大陆。

    在南极, 那些变形膨胀的水分子肆意侵占着每一寸空间,从生命之源变成了切断、撕裂物质的利刃。

    换到火星, 就能清晰地感受到所谓利刃, 只不过是自然法则操纵于手的凶器,没了这件还有别的。

    “我听到声音了。”

    陆笛闭着眼说。

    晏龙也通过仪器听到了细微的声音, 那是岩石表层发出的。

    温差让这些石头饱受摧残,尽管千万年下来它们已经非常坚固, 可还是会有一些慢慢崩落, 再经历这样许多个温度巨大的日夜, 最终化为遍布星球的砂砾。

    风夹带着砂砾猛烈地吹过这片平原,越过壮观峡谷,一直可以吹到星球的另外一端。

    能掠过最高峰,能降落到极地,能用最快的速度环绕赤道一圈。

    它们就是火星地表的“洋流”, 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着。

    到了夜晚,辐射降低,它们就凸显了出来。

    陆笛几乎能看到流动的脉络, 像血管一样分布在这颗星球上,盘踞在地表与高空。

    “果然夜晚是探测的好机会。”陆笛振奋地说。

    气囊载体挂在车顶上,一项又一项关于风的数据被记载下来。

    风力是变化不定的,但“洋流”却有个固定的大方向,想要构造量子传输网,这些数据必不可少。

    不过这些只是基础,最重要的弦还是引力。

    火星的引力并不强,陆笛习惯了地球引力弦的频率,一时还很难“碰触”到这些弦,更不要说“理解”与“控制”了。

    陆笛怀疑自己需要离开气囊保护才能捕捉到引力弦的踪迹,可是那样太危险了。

    陆笛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即观察自己所能“看见”的所有弦,然后进行辨别,把它们一一标注,等到足够熟悉这团乱麻一般的线团之后,就能发现隐藏其中的陌生又数量众多的引力弦。

    许多年前,天文学家也是这样观测宇宙星空的。

    先记录不同季节的星空图,然后标出容易分辨的星辰,再发现那些较暗的目标,推测它们的运行轨迹。

    “可以了。”

    气囊陆笛首先结束工作。

    然后是操纵着载体机器人的晏龙,他刚才在旁边挖掘岩石。

    曹严穿着笨重的太空服,吃力地弯腰回收插0进沙地里的探测器。

    “这里连续几年都没有剧烈的地壳活动,还是风力比较小的区域,是很理想的建造环境。”

    曹严的脸在航天头盔里看起来有点滑稽,他这身衣服就有一百斤重,虽然火星的重力不高,但是做一些精细的科考工作还是非常费劲,效率也不高。

    结果有了晏龙,平时要干一个小时的活竟然二十分钟就结束了,这二十分钟还是必须等待仪器记录数据的结果,否则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