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60章:君臣奏对英格兰、海贸百年、银海金山(第2/2页)  大明第一狂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鸿胪寺任职,还真是歪打正着。

    用骆思恭的话来说,把沈渊放到那里简直是严丝合缝,这家伙对海外诸国的了解,还真的是满大明朝首屈一指!

    随即万历还问沈渊,对这封国书上要求贸易的事,沈渊怎么看。

    沈渊想了想之后回答道:“夫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万岁只看这封国书上满篇都是贸易和利益,就知道那位英格兰国王乃至于他们国家,对这件事都是极为看重的。”

    “事实上他们英格兰在海贸方面非常厉害,而且由于他们是岛国,出产非常贫瘠,因此自古就有重视贸易的传统。”

    “国书里面的那句话,微臣倒是甚为赞同。这件事若是万岁愿意恩准,实在是对于两国都很有利。”

    “我大明近百年来,在海贸上所得的收益越来越大,但一直都是仅限于民间商人往来。”

    “自本朝嘉靖以后,朝廷开始安排官员专治海贸,所得银钱对我大明不无小补……但是两国之间上升到朝廷高度的海贸,却还没有开展。”

    “在这之前都是外洋的商人来此采购,说实话这些外洋商人你来我走,有投机取利者,有言而无信者,若是两国都能加以规范,倒也是一桩好事。”

    沈渊这句话说得还是他一贯的风格,看起来好像是那么个意思,但是仔细思虑下去,里面蕴含的内容却往往更多。

    就像这次他说的,“两国都能加以规范”,到底怎么规范,规范到什么程度,这么做了之后有什么好处,他都是含而不露,并没有说透。

    因为沈渊心里最清楚,大明朝廷和眼前的万历天子,第一根本就不明白贸易是什么,其二他们也压根不在乎!

    如果说他们对这事儿还有一些兴趣,无非就是因为海贸可以让大明的财政更宽松一些。

    沈渊刚才所说的“不无小补”是顾着朝廷的面子,实际上海贸带来的交易额和利润,可不是个小数字。

    等到万历听了之后,他也大致明白了沈渊的意见。此时的天子还在心里暗自感叹,沈渊毕竟是个年轻人,看问题还是太单纯了。

    这海贸可不是简简单单地定个规矩就挣钱的事,这里面涉及到朝廷各方的态度和利益,还有民间的商人、官员、各界的风评和舆论。

    所以这事要是做不好,丢的可是皇家的颜面,弄不好还要引起风波……因此万历也不可能现在就草草作出决定。

    在这之后,正事儿算是说完了,万历也笑着向沈渊问,关于海外的这些事,他是怎么知道的?

    <span style='display:none'>p+PApkVDHvB6yHO91aXfW/WOesOUM6rQlM45sWEpOKRauujxs+Z45cFpQMLgxh4YvXvEviiZuNxz1xfDFkHjzQ==</span>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