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1章 341 刘禹锡的人生(第1/3页)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革新派就在王伾也称病不出的时候,俱文珍加紧打击步伐,要皇帝把处理国家的权力交给太子李纯。

    公元805年七月二十八日,俱文珍等人逼迫唐顺宗下制,称:"积疢未复,其军国政事,权令皇太子纯勾当。"

    唐顺宗考虑到自己已经病得不轻了,当下同意了俱文珍的要求。

    俱文珍得寸进尺,要求改任狼狈为奸的袁滋、杜黄裳为宰相,以取代高郢、郑珣瑜。

    他做完这些事后,决定实行最后一步,那就是逼迫皇帝让位太子!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八月四日,俱文珍拥立李纯即皇帝位,即为唐宪宗,唐顺宗退位称太上皇。

    八月五日,太上皇唐顺宗徙居兴庆宫,诰改元永贞。

    八月六日,俱文珍开始对革新派动手,贬王伾为开州司马,王叔文为渝州司马。王伾被贬之后不久,死于贬所,王叔文翌年亦被赐死。

    八月九日,太子李纯才正式即位于宣政殿,是为宪宗。

    九月十三日,贬刘禹锡为连州刺史,柳宗元为邵州刺史,韩泰为抚州刺史,韩晔为池州刺史。

    十一月七日,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

    俱文珍等人认为刘、柳等人贬太轻,当下继续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韩哗为饶州司马;又贬程异为郴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

    这些革新派的被贬,意味着;永贞革新成为失败的政治改革,革新运动被扼杀,唐朝政治更加黑暗。

    并且,唐朝从此又创了一个新的恶例,那就是,每个皇帝都把自己任用的人当作私人,继位的皇帝对前帝的私人,不论是非功过,一概予以驱除。之后,宦官拥立皇帝,朝官分成朋党,在唐宪宗以后,成为了正常之事。

    这一次革新运动,领袖人物王伾、王叔文,没有什么大的能力,也没有什么大的名声,所以,永贞革新,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历史上也少有记载,不过,牵连到的俩个人,却是历史上,尤其是文学史上名声很大的人,所以,让人们记住了永贞革新的这次革新运动。

    这俩个人,就是刘禹锡和柳宗元。

    刘禹锡,汉景帝之子刘胜的后代,七代祖是刘亮,在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他的父亲,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由于他自小就生活在江南,所以,被江南山水陶冶,后来写的诗歌,也多写山水。

    他聪明好学,在做诗方面,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这样的出身,再加上本身聪明好学以及得到名师指点,所以,年纪轻轻,就文才极高。

    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刘禹锡十九岁,游学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三年后,他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

    贞元十六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贞元十八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

    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唐德宗驾崩,唐顺宗即位。

    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

    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王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