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94章 694 张璁的治国(第1/2页)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厚熜在大礼议之争中能够胜出,和一个人的支持有关,那就是张璁。

    张璁,从小就有共济天下的理想。

    他十三岁的时候,在《题族兄便面》诗中写道:;有个卧龙人,平生尚高洁。手持白羽扇,濯濯光如雪。动时生清风,静时悬明月。清风明月只在动静间,肯使天下苍生苦炎热。

    这诗,可以看出来,他的抱负很大,想救济苍生。

    然而,命运似乎在跟他开玩笑,因为,老天始终让他科考不中!

    科考不中,意味着他不能做官,不能做官,如何救济苍生?

    他已经考了六次科场了,年纪也到了四十七岁!

    按照古人说的,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寻死路!张璁,还过三年,就可以寻死路了!还谈什么救济苍生!

    这时的他,回想十三岁作的诗,真是个天大的笑话!

    然而,久经挫折的张璁,仍然不服于命运,进行第七次科考!

    正德十五年二月,礼部会试,张璁终于榜上有名!

    第二年,殿廷对策,张璁中二甲进士,分发礼部观政,进入了仕途。

    按照他这年纪,想大有作为,那是很难的!除非,他能够抓住机会!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朱厚照死于豹房。因为无嗣,他的从弟朱厚熜继位。

    杨廷和集团强迫世宗改换父母,挑起了大礼仪之争。

    此时,张璁中进士不久,正在部观政。

    张璁感觉到机会出来了,自己要是能够帮助皇帝,争回他老爹的先皇名义,那么,自己将进入内阁,将实现理想:救济苍生!

    机会,总是会留给投机者!

    张璁决定要做这个投机份子!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七月一日,张璁奏上《议大礼疏》,举;孝和;尊亲的大旗,对内阁首辅杨廷和等议论进行批驳。

    朱厚熜见了,真是大喜,没想到还有为自己说话的人,当下说:;这个言论一出,我们父子可算能保全名分了!

    这时,杨一清居家赋闲,见到张璁的疏,说:;张璁的说法,如同圣人,不会改变。

    王守仁也说:;心喜其说。

    张璁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人支持,因为,他的理论超越了孔子那一套的礼仪,回归了人性。礼仪上,自然不能认自己的亲生老爸为先皇,因为,朱厚熜的皇位是从朱厚照那里继承来的!但是,人性上就要承认自己的老爸为先皇!

    之后,朱厚熜在大礼议之争中获胜,张璁就此得到重用,进入了内阁。

    张璁终于迎来了他救济苍生的理想!

    他的诗,多有感叹百姓生活的不易,在《元日》中写道:;一饭还三叹,黎民正阻饥。;有雪未为瑞,凶年正可悲。流民几行乞,粒米不成炊。

    这些诗,显示了他要救济百姓艰难的心!

    这时的明朝,最突出的冲突之一,就是贫富不均的加剧。

    皇宫、王府及勋戚占有大量的土地,谓之庄田,权贵豪强和地方恶棍,妄指民田为官田,以之进奉王府、勋戚,结交权贵而谋私利。

    土地兼并的严重,致使大批丧失土地的农民背乡离井而为流民。

    朱厚照时,全国流民已达600余万,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造成农民暴动接踵而起。

    基于此,张璁进行一系列政治、制度方面的改革,社会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抑制土地兼并的进一步恶化,把农民稳定在土地上。

    这时,土地兼并最为激烈、数量最大的是皇宫、王府、勋戚等所占有的庄田。

    朱佑樘建立皇庄,到朱厚照时,已增至200多处,正德九年,仅畿内皇庄就占地37594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