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6章 名士(第1/2页)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名士们对这一变故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他们显然低估了董卓的能力。不过名士的立场还是很鲜明,他们都是反对董卓的,其少壮派的代表人物袁绍、袁术、曹操离开了京都洛阳以寻求发展。

    董卓上台以后,废少帝、立献帝这可能是他名声臭的最主要原因了。

    其实当时的情况下,换了谁控制东汉政府都不会把皇帝当回事。因为东汉政府已经是一块朽木,不再有重生的可能,当时喊着振兴汉室的不是伪君子就是书呆子。

    董卓废少帝立献帝有其充足的理由。少帝为何太后所生,献帝为王美人所生,董太后所养,董卓与董太后是远亲。

    何太后的弟弟何苗死在董卓手里,与董卓势如水火,而且在东汉太后有摄政的权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一方面是为了自保;另一方面立献帝以外戚身份辅政就名正言顺了。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完全是形势使然,是无可厚非的。

    董卓控制政府后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与名士的关系。

    他的做法与何进差不多,拉拢名士。他所提拔的人也与何进提拔的大同小异,但名士并不买账。本来他们就不服中央政府的管,更现在何况控制中央政府的是董卓这样“久习夷风”的“边弊之人”,于是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自立了。

    恰恰是那些董卓提拔到地方任职的名士们结成了反董卓同盟军。双方的战争并没有分出胜负,盟军并没有动摇董卓的统治。但董卓认为将政府置于敌军附近比较危险,于是要将都城迁到他势力范围内的长安。但如果就这么走了,洛阳可能成为反董势力西进的根据地,于是他一把火烧掉了洛阳。虽

    然这样做很残酷,但在战争年代,出于战略的考虑烧城也是很正常的。

    董卓迁都长安后,守住潼关,拥有潼关以西的地盘,进可攻退可守,在战略上处于有利地位。事实上,在凉州军与关东军的冲突中,凉州军始终处于优势。

    不过,在董卓接受了京都的奢靡生活后,他似乎已经被腐蚀掉了,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剽悍的凉州武士,也不再有年轻时的抱负与冲劲了。

    即使如此,关东军也不能把他怎样,董卓的覆灭是因为他没有协调好内部的矛盾。董卓的军队主要分为凉、并两派。凉州派有李傕、郭汜、胡轸、樊绸、张济等人,并州派主要有吕布、张辽、李肃、杨奉。次外,董卓麾下还有一孤独的名将辽东徐荣。

    如前所说,董卓利用吕布杀死丁原,兼并了并州军。

    丁原死后,吕布成了并州军的首领。董卓是很信任吕布的,与他“誓为父子”,但并州与凉州兵的关系却十分紧张。

    并州军被兼并,是不会完全甘心的,然而又处于被压抑的地位。而凉州军以胜利者自居,没有把并州军放在眼里,甚至对吕布也是如此。

    董卓曾派胡轸为主将,吕布为副将攻打孙坚。胡轸扬言要杀了吕布以整肃军纪。不论胡轸是否会真的动手,他这种严重的挑衅必然会引起吕布和整个并州军的仇恨。

    结果还没和孙坚交战,董卓的部队因为内讧不战自溃。这么大的事董卓肯定会知道,但他似乎并未采取什么措施以缓和凉州军和并州军的矛盾。也许他找不到什么好办法,也许在他看来象他们这样的武夫争执甚至斗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过去就没事了。

    但吕布对凉州军的不满却与日俱增。董卓是个直率的人,他不会隐瞒自己的好恶。吕布曾经使董卓不满,董卓就拿起短剑向他掷去,吕布虽不敢发作却怀恨在心。而且吕布曾和董卓的婢妾私通,吕布内心更加不安。

    在东汉政府身居高位,却对董卓阴怀不满如司徒王允等人看出并利用了这个矛盾。王允利用与吕布同乡的关系极力拉拢吕布,目的很明显,借刀杀人。

    凉州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