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0章 辽东(第1/2页)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他向北抗拒丁零,向东击退扶余,向西进击乌孙,完全占据了曾经匈奴人的故土,甚至还曾经跨海征讨倭国,当然最为富饶的中原大地他肯定也不会放过。

    他连年掠侵扰东汉边境,永寿二年(156年)时,亲自率军攻打云中郡。之后就一直在攻击大汉缘边九郡及以及辽东诸多属国。

    大汉国力早已大不如以前,朝野的内忧外患一并而起,根本没有多少精力来对付檀石槐,便想着和他和亲,封他为王来暂时平息战乱。只是没想到檀石槐根本不接受,反而变本加厉的侵略大汉边境。

    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

    直到公元177年,东汉灵帝上位,幽州、并州、凉州的边塞诸郡每一年都会遭到鲜卑的攻打,被逼无奈只能派军去平定边防。

    他命令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各率骑兵万余人分别从高柳(今山西阳高)、云中郡(今内蒙托克托东北)、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西北)出塞,分三路进攻鲜卑。

    只是结局让人大失所望,汉军出塞两千里,最后却被檀石槐大败于塞外,

    直到檀石槐死后,再无人能维持鲜卑的统一稳定,直接四分五裂变成了三个集团:轲比能集团、步度根集团、东部大人集团。

    三大集团中势力最大的轲比能为了再次统一鲜卑,在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刚刚建立不久,就对其表示了臣服。

    匈奴早在秦时就一直在侵犯中原大地,直到公元46年左右,匈奴发生了翻天地覆的改变。

    由于草原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匈奴根本无法找到足够的粮食,再加上人畜饿死,尸体无法妥善处理,直接发生了范围极大的瘟疫,整个匈奴死亡大半。

    在如此的情况下,匈奴的统治阶级直接发生矛盾,导致匈奴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南匈奴南下依附汉朝成了大汉的附属,北匈奴任然留居漠北。

    因为北匈奴依然一直在侵犯大汉边境,公元89年东汉大将窦宪、耿秉率军联合南匈奴军队出塞征讨被匈奴,直接杀的北匈奴大败投降者不计其数,北匈奴被迫逃向了中亚,此后再也没有重新回来。

    东汉末年乱世初起,诸侯联军讨伐董卓时,南匈奴也参加了中原混战,,并且还掳走了三国时期极负盛名的才女蔡文姬。

    公元202年,南匈奴首领宣布归附大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

    还有就是乌恒,东汉初年,乌桓就常与匈奴联兵扰乱代郡以东各地。只是后来乌恒为了生计南迁,不得已归附汉朝。

    公元59年,辽西地区的乌桓大人郝旦率领族人降汉,并且每年上贡奴婢、牛马及虎豹、貂皮等,还要送一位质子到大汉。

    大汉封乌恒的渠帅、大人等最有权利的八十一人为王侯、君长,同意乌恒内迁,让他们在辽东属国、辽西、右北平、渔阳、广阳、上谷、代、雁门、太原、朔方十郡之地内生存繁衍。并且还设立了乌桓校尉于一职位在上谷宁城监管乌恒族,以来都和大汉相安无事。

    因为乌恒骑兵极为擅战,所以大汉经常在乌恒征调兵马,跟着大汉军队一直征讨鲜卑、南匈奴等族,之后更是经常利用乌桓骑兵镇压各地的起义军。

    由于大汉的常年征调,导致乌恒人死伤惨重、人丁凋零,更是因此人心浮动,军无斗志,之后每次被征调都临阵不战,想方设法逃会幽州各部。

    直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公元187,东汉泰山太守张举、中山相张纯等人也相继造反,并且利用乌恒素来对大汉的不满之心策反了乌恒,联合乌恒骑兵寇掠青州、徐州、幽州、冀州四州。

    后东汉幽州刺史刘虞和白马将军公孙瓒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