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同步辐射源项目的正式启动。”说起实际的东西还得袁教授,因为他一直在观注同步辐射源的进展。
“是的,不过华科院的同步辐射源是大型的基础科研施舍,跟咱们这个同步辐射源还是有区别的,咱们这个一来是为超级运8材料配套,不追求大而全,只求小而精。”苏长空解释道。
“对,对,长空分析的到位。”相比袁教授在乎性能,张院长看重的项目的方向,如果一味的强调同步辐射源,那秦川工业大学在高能物理上的实力短板就尽显无疑了,如果把同步辐射源用一个项目来包装那就是不一样了,在立项上即便有重复的嫌疑,但其本已经被缩小了,而且小而专的思路再发挥一下就成了为后面大而全铺路了。
“张院长,我是这样想的,咱们学校以工程技术见长,所以咱们开发的设备就体现工程技术的特点,这样做的效果就是项目设备只要运行,是可以直接在工厂的生产中产生经济效益的,有了效益,这经费不就来了,咱们再一步一步的做大,到时候咱们在工科类学校里既有广大学校的支持,又有各个企业的资助,一定会再上一个台阶。”苏长空进一步分析了思路。
这饼画得让张院长和吴副院长听得激动万分,秦川工业大学在国内的工科类学校实力很强,但是在影响力上与一些学校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苏长空这一手只要成了,那秦川工业大学的地位直线上升不是问题。
苏长空之所以提出这个方案,并让秦川工业大学牵头,有2点考虑,一就是进一步加工秦川工业大学的实力,毕竟学校是苏长空的后盾,学校强大了起来,在接下苏长空与发动机厂,飞机厂合作中能起到更好的牵制作用,因为秦川工业大学虽以航空工业见长,但不归三机部管。
第二个考虑就是时效性的问题,如果是大型的基础科学设施肯定要考虑其实先进性,覆盖面,并为将来升级留下空间。不过设备是为一项目而兴建就要考虑时效性了,因为时效性就是经济效益。
比如开始一个设备,项目投产后,1年回本,之后都是盈利,那怕几年后就报废了,可是钱赚到了,这个项目就不亏。
而苏长空此时的情况就是,大家都想着上一个项目就要与国际先进比,结果就是一直追赶一直没结果,浪费了80年代这个大好的发展机会。
航空工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例如运7,刚设计好了,还没造,国外出新飞机了,赶紧又提出新的设计要求,结果就是一直不能定稿。而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项目拖了几倍工期,为了应急一方面是进口,一进方面还在用二战时期的老运输机。
而此时国外在已经不再生产涡桨运输机了,想比也没得比了,运7也定形了,白白浪费了富贵的时间。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袁教授口中的另一个同步辐射源的工程前后长达十几年,这种模式对于工程技术的飞机项目是等不起的,在苏长空的计划中3年内要建成为材料研发配套的专用同步辐射源。
苏长空就是想以一个项目为依托,先把事情朝前推,先做出来再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