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章 ‘刺头’敌兵王和′无敌’都头(一)(第1/2页)  荡平天下之赵匡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各处抽调来的一千五百名将士分属河北和河东各州县,都是不成建制的散兵游勇,且大多是不为军中主将看好的刺头**,或者是痊愈伤兵归伍没有位置之人。

    这些人或是桀骜不驯,或是不服军纪管制,或是受军中同僚嫉妒排斥,或是受伤后归队,自己的位置已被别人顶替,被上司强令调派来的、、、、、

    他们的上司嫌弃这些人员关乐复杂,自己着实不好管理,便借此难得的机会,一咕脑的都送给赵匡胤当作援兵。

    赵匡胤看着眼前左一堆右一堆泾渭分明的散兵游勇,思忖一阵后决定还是使用比武定军职。

    俗话说的好,一招鲜吃遍天下,既然上次能很快凝聚住将士们的军心和士气,还是延续这一种优秀习惯!

    不过比武之前要从他们之中挑选会读书写字之人,将这些文弱之人略加考核,放在军中为吏员。

    以此举收取他们的忠心,打造成将来为自己所用之人,充实自己将来的文武班底。

    俗话说马上得天下易,治理天下难,自己要坚持走文武共治天下之路,就要早早做出一个摹本,将来再根据事实情况加以改进。

    第二天赵匡胤把各处增援的一千五百人集合在校场,向他们讲述军中的选拔规则。

    除了上次立下大功者,全军还剩下二个指挥使和三位副指挥使,十五位都头,十将和伙长都由这一千五百名增援人员中选拔。

    而且还要再选拔几十名文职官员空缺,赵匡胤规定无论文职、武职都以比赛成绩选用,一定遵守优者上劣者淘汰的原则选用人才。

    其实赵匡胤也留了后手,只是他手下的优秀人才太少,只得拿出二名指挥使和三名副指挥使的名额作为噱头,引诱这一千五百名将士为之奋斗。

    他相信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一定会出来比武,以后他们也会对自己忠心耿耿,誓死效忠自己。

    毕竟赵匡胤算是他们的恩主,按照时下的规规,他们若是背叛赵匡胤,会受到世人的唾骂,以后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一千五百将士分成十几个人群,各自有自己的同乡或一个军队的熟悉人群,都纷纷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河北军援兵中的一帮人,和代州援兵中的另一帮人。

    河北军中的一帮人没有遥守任何军中规矩,东倒西歪的聚在一起,满脸油里油气地大声喧嚷着,共计大约有百余人。

    领头的是一位长着满脸虬须的青年将领,身高约有一米八五以上,身体魁梧健硕,脸上流露出一丝桀骜不驯的气息。

    再佩上一身极怪异的服饰,哪里象个正而八经的勇猛军人,倒和混迹街巷的流氓混混。

    而那代州援兵都是极为守军纪,一个个按照顺序排成整齐队列,是整个援兵之中最守军中规矩的一支部队。

    且散发着凛冽的杀气,一看便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队列最前端便是之前由营指挥使降为都头之人。

    代州人群中有一员年轻小将惊讶的问身边的都头:“杨大哥,你说他说得是真的吗?他怎么不任用他的亲信和心腹将领?这不是太令人难以置信吗?”

    那杨姓都头是一位二十五六岁的青年将领,长得身材极为健壮,却是个身长玉立眉清目秀的英俊汉子,看着言谈彬彬有礼,举止落落大方。

    此人面容白皙,留着时人常蓄留的短髯胡须,若不是双眼一瞪之间威严无比。

    一定会被认为是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书生,哪里像常年征战沙场,在血肉泥沼中求生存的将领。

    他身穿一袭后汉军中的普通皮制盔甲,头戴浑铁头盔,腰系玄色丝绦,显得极为英俊无比。

    若是他换上一身白色盔甲,骑乘一匹白色皮毛的骏马,手执一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