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第174章(第1/3页)  上党旧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4章

    针对当前十分严峻的形势,县长洛鸿章(张衡一县长调离)找一区区长秦秋文和河口一带游击大队长刘宝库等同志布置任务,先发给他们二十箱手l弹,撤到城外各村,以马驹、崇贤、东山后、洪掌、山仓、料阳村一带为后方基地,进行长期的抗日活动。

    再命令刘达飙游击队配合八路军守住长治日寇来犯的东长井和河口咽喉要道,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

    一区区长秦秋文是下内村人,三八年参加牺盟会,为了打击阻止日寇往晋庄区游风约一带根据地延伸,负责一区的全面工作。

    他带领游击队在各村发展自卫队,也叫游击小组,以三至五人为一个游击小组,十个村为一个联防区,成立区干队,白天破坏敌人将要经过的交通要道,晚上经常转移地方,到偏远山区的农户家里隐蔽,睡在农户的家里,在地上铺些谷草麦秆等。

    日军刚侵占长治后第二天就开始从长治派兵进犯壶关县城,八路军三五九旅的一个团约五百人,在距壶关县城约四公里的东长井打伏击。

    刘达飙游击队配合作战,他们由于熟悉地形,自报奋勇为八路军带路。进犯的日寇从西长井村的沟里往东长井村的平原上进攻。

    八路军埋伏在东长井的各个高坡上严阵以待,这是敌人的必经之路。进犯的敌人为一个大队(三个中队约二百多人),正当他们的先头部队刚刚进入东长井,大部队还在爬坡时,我游击队和八路军便发起猛烈的冲锋,从各个高地冲向敌人,没费吹灰之力就把敌人打退。生俘敌人三个伤兵,缴获一支三八大盖,我们只有一位同志在缴获敌人的武器时,被敌人咬伤一只手。

    这是又一次在这里取得跟日寇战斗的胜利,这一事实使群众认识到日本鬼子也是人,也没有多大了不起。通过这次战斗的胜利,刘达飙游击队迅速扩大,成了一支人数最多,战斗力很强的游击队,队员都来自集店、河口、杜家河、杨家河、坛上、坛坡等村庄。

    就连王家村的王天印也亲自来找刘宝库要他接收了他的民团,他还把武装民团的一些武器都交给了刘宝库。

    日军二次占领县城后,西街小学校成为了日军在壶关县的指挥部,叫“红部”、“宪兵队”,红部首脑叫莱田英夫。

    至此县委率部转移到东南山区芳岱村。地委机关由陵川县平城镇转移到南、北行头一带。县党政机关团体转移到大井、石盆、郭家驼等村。

    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县委迅速动员广大军民对可能被日军利用的道路进行破坏,动员交通要道附近的群众进行疏散转移,组织群众进行空室清野,准备跟日寇展开长期艰苦的斗争。

    一区区长秦秋文组织起来的联防区和刘达飙游击队,在夜间负责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割电线、破坏公路、拆毁桥梁等),骚扰盘踞在壶关城的日寇。

    刘达飙游击队的队员刘发子和王来有是比较胆大的两个民兵,他们嫌自己发的土枪不过瘾,就乘夜间潜到城里,在西街红部门口盯梢,发现一直有两个鬼子端着三八步枪一左一右地站岗,隔两个时辰就换一次岗。

    他们两个人的目的就是要在鬼子的手里夺到一支三八大盖过过瘾。

    一连去了三个晚上都没有机会下手,第四个晚上就瞅准了机会,发现一个鬼子丢下枪去小解,他们迅速冲上去将放松警惕的那个没有离开的鬼子制服,抢了他的枪,并顺势拿走另一个去小便的鬼子的枪拔腿就跑。

    他们还没有跑出北关就听到城里“叭!叭!”地放枪,北门口的哨兵是本地的黑狗队,他们本来就不怕他们,端起被夺来的三八大盖对着他们瞄了两下,就被吓跑了。

    鬼子只是放了一阵乱枪,也没有追过来。第二天,刘发子和王来有就在队员们面前兴高采烈地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