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五章 乡试开始(第2/2页)  大明小状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试,但关键是乡试三年一次,人的青春,又有多少个三年。

    即使考上了举人,想成为进士,又是三年一次,如果一次没过,那就又是三年。

    ……

    更难受的是,穷困地区教育水平不高,朝廷不仅没有大力扶持,在科举的名额上还会降低。

    比如,朝廷乡试的录取名额给北直隶和南直隶比较多,即京城的顺天府和南京的应天府。

    其他省份都要少的多,十数年前的云南,当时的乡试名额低到只有二十人,而北直隶和南直隶都是一百多人。

    这就对贫困地区的考生造成了一个极大的落差。

    似陕西这种较偏的地区,北边挨着鞑靼,也得不到朝廷的关爱,乡试的录取名额也不过就六十余人。

    而东南沿海那些地区,一般都是八十人以上。

    因此,许多考生就会利用关系疏通地方官员去更

    改考籍,到录取率高的地方参加考试。

    朝廷曾三令五申不许冒籍考试,但成效甚微。

    吕渭纶对此也没有办法,陕西录取人数已经很少了,他能做的也就是阅卷公平,不恶意打压扣分,也不因为自己喜欢就强行录取。

    另外就是严格管控那几个同考官,防止他们在评卷的过程中出现徇私的情况。

    不过,想必他们也不敢,毕竟到时候在评卷的过程中,是有锦衣卫来看着的。

    一旦发现有人搞小动作,直接就抓走。

    ……

    ……

    呆在贡院里的日子还是非常无聊的,时间流逝的飞快,转眼间就来到了五月初,也就是朝廷提前乡试的时间。

    这一天早上,天还蒙蒙亮时,吕渭纶就带着四位同考官在贡院的一处偏院进行举誓。

    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灵上的规劝,就是让考官承诺不会在乡试中徇私舞弊,否则就怎么怎么样的。

    再进行完这一切后,吕渭纶带领众人进了前院的主考堂。

    他坐在最上方,四个同考官坐在下面。

    接着吕渭纶隆重的宣布,“陕西乡试,启!”

    贡院里的众多侍卫和小吏全部单膝下跪,拱手道,“遵主考大人令!”

    “遵主考大人令!”

    “遵主考大人令!”

    ……

    不多时,陕西贡院大门敞开。

    门前的侍卫严防死守,那百户终于能发挥他的作用了,命令兵士控制贡院外的秩序,让他们排成队,整齐的一个一个接受检查。

    明远楼上又亮起了灯,这似乎是在提醒考生们,已经开始检查进场了。

    吕渭纶坐在贡院深处的主堂里,其实也听不到什么声音,只能看到门前有考生在接受检查。

    他们大多数都是头上带着一个头巾,穿一身简单的蓝衫,这样式也是朝廷统一制定的,是秀才身份的标志。

    手里揣着一个箩筐,那筐里什么都有,吃的,喝的,还有拉屎用的纸,笔墨纸砚等等……

    而且他们都是要脱光了接受检查,这样让很多文人学子都感觉到害羞。

    虽说都是一帮大男人,可毕竟是众目睽睽之下。

    那检查的小吏也不仅仅是看看那么简单,而是要上下其手……

    没过多久,两个侍卫就拖着一个考生,将他带到了主堂门前。

    那考生此时还光着身子,捂着脸面,十分丢人。

    一个侍卫面目严峻,拱手道,“主考大人,他科场怀挟,证据确凿!”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