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三章 五百两(第2/2页)  大明小状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皋县下的几个村子,已经有多少个乡村社学之类的,并要求他必须在短时间内就能将新社学的位置定下并开工。

    但最关键的还是这县令要担起一个重要的责任,这责任就是对社学的招教事宜做到落实。

    县令要是不管,那就没人重视了。

    ……

    之后的三天里,几个官员在这如皋县下的几个村子奔波游走,本来魏国公是不愿意下村子的,但吕渭纶提醒他,这才是他获取名望的最好时机。

    这县里下边有八个村子,生活的一般,教育水平的确堪忧,一些村民们对吕渭纶他们这种大官也没什么概念,只知道比县令的官要大的多,因为平时能在如皋县呼风唤雨的知县,在陪同他们几个人之时都显得过于卑微。

    在走访过后,魏国公也见识到了底层百姓生活的艰辛,或许他们一辈子的吃食都抵不上他身上随便戴的一个玉佩。

    于是在结束参观以后,豪掷五百两银子,全部交给了知县,称以他的名义支援建设乡村社学,要让教育普及这如皋县的所有村子。

    剩下来的钱就修缮县学,也让县学的水准高一些。

    为了确保知县是真的将钱用到了实处,礼部特地留下了一个官员在此监督。

    这还不算啥, 谁花钱,谁在乎。

    魏国公直接将他的二管家以及带出的府上的一个幕僚心腹留在了这里,他也怕自己花了钱,结果被下面的官员给贪污了。

    其实,这知县就是借他十八个胆子,他也不敢贪污这五百两银子。

    因为这不只是礼部和魏国公的人,还有刑部的官员以及国子监的学子们会在如皋县呆一段时间。

    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大家就都知道了,多方联动。

    ……

    在他们准备走之前,县令也派人贴出了公告,传到下面的十里八村,那就是告知他们,魏国公出钱要修建乡村社学的事。

    也因此在民间议论连连,大家都在传这魏国公的事迹,看到这一场面,魏国公徐邦瑞终于放下心来,他心里更为激动了。

    他在想,这还只是一个县,若是某一日他真的将整个南直隶都给建了乡村社学,那他的名声还不是四海皆知?

    到时候这南直隶地方上的县志,州志,府志,还不是都要提到他徐邦瑞的名字?

    一想到这里,他就内心暗爽……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