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章 帝回帝都(第1/2页)  夏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风历两千四百零四年,夏兆幸任职雍城令。

    大风历两千四百零七年,夏兆幸任职雍郡郡守。

    大风历两千四百零九年,夏兆幸任职雍州刺史。

    大风历两千四百一十二年,夏兆幸调任虞州监查御史。

    大风历两千四百一十三年,夏兆幸调任姜州监查御史。

    大风历两千四百一十四年,夏兆幸调任宛州监查御史。

    大风历两千四百一十五年,夏兆幸调任夷州监查御史。

    大风历两千四百一十六年,夏兆幸调任南州监查御史。

    大风历两千四百一十六年十月初二,夏兆幸接到皇帝旨意,在年底前赶到帝都,向尚书省与皇帝述职,在夏兆幸离开帝都的第十二个年,他终于接到回帝都的旨意。

    “...先帝成立的户、工、礼、兵、刑、吏等六部,将整个天下的连接在一起,大大的增强了地方与中央的联系,也大大的增强了君主的权威。”

    “陛下建立的公安部、商务部、新闻部、产权部等机构是对先帝的官府机构的补充,公安部完美的解决了地方主官权利过大的问题,商务部让国府直接掌控食、粮、铁、运输等钱粮命脉,新闻部剥离世家乡绅对民间舆论的掌控,产权部保障学识创立者的收益。”

    “其实先帝和陛下还有忽略的地方,不,不应当说是忽略,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夏需要城里新的官府机构管理新的事情。”

    “天下教育自国子监而始,因继圣楼下达寒门,大风书院继而民之,当今天下书院、私塾、族学甚多,然大夏未有明确管理机构与管理标准,致使其中乱象甚多,毁人心智者屡有发生,授课先生讲授学识内容更是以喜好而定,因此大夏需要城里一个机构,一个专管教书育人的机构,我的想法中它的名字为教育部。”

    “万民生存以衣、食、住、行为首要,其次便是身体健康最重,每年因为伤病原因死伤的百姓太多,伤者多为斗殴和打仗而受,而病则多出于百姓对于病因的认知不够充分,因此改革太医院的组织构成很有必要,太医院不能只是负责皇室与达官贵人的机构,

    它还应当对大夏的百姓提升病理认知负责。”

    “国道国政在先帝还是夏王的时候就提出了,当年国道的修建推行让很多人诟病,然而这正好证明了先帝卓越的眼光,经过六十多年修建的国道能抵达所有的州、郡、县、镇甸和关隘,耗费无尽财力、人力、物力的国道真正的将大夏练成了一个整体,将所有想要复辟的势力都捆起了手脚,不过国道不仅仅可以作为军队推进的路径,也能是物资流转的商货紧要之处,所以成立一个管理维护国道的路政部很有必要,在未来路政部将是不下于户部和吏部的重要机构。”

    “咚!”

    “咚!”

    “咔!”

    “咚!”

    船底响起的撞击声,让兴致勃勃的夏兆幸停下,夏兆幸看向赵余齐,赵余齐起身拱手躬身一礼,然后神色阴郁的离开舱。

    “你们都下去看看,不要让水底的老鼠扰了殿下的心情!”赵余齐对下属吩咐道。

    夏兆幸自水路返回帝都,此时正穿行在长管隘口的水面上,相比几十年前仅能容纳小船单行通过,经过几十年的考托挖掘,此时的长管隘口已经不能称之为隘口,此时隘口的水面宽达三十余丈。

    身为太子夏文冲的嫡长子的夏兆幸,前些年生活的落魄一些,伴随着朝堂上以庄长敬为首的复夏派力量的崛起,伴随着以夏文冲为首的夏氏宗族和世家力量的彻底联合,纵使身为皇帝的姬芫怎样的下死手打压,仍旧改变不了复夏派力量不可阻挡般的崛起。

    夏氏宗族无条件的站在夏文冲的身边。

    世家权贵这些年被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