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章:千料大船(第1/3页)  洪武年间小神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海船战船的事情已经解决了,烦心事也已经烟消云散,剩下的事,就是修建市舶司了。    陈松带着李三娃来到了码头的工地上,码头上有差不多几百人在忙碌着,工棚到处都是。    夏杨的本事确实不错,这几百人的工地被他管理的井井有条,没有任何混乱的地方。    夏杨和郑大胜带着一些衙役在工地上到处转着,监督工人施工。    郑大胜的眼睛很尖,很快发现了陈松。    “大人!”    郑大胜一路小跑,跑到陈松面前。    “大人,如今一切正常,进度尚可。”郑大胜一脸殷勤,脸上满是堆笑,“不知道大人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事情办的差不多了,陛下决定将江浙一带的商船调到这边来。    除此之外,陛下还调拨了十艘战船,用于海防。”陈松说道。    郑大胜一听这话,脸上的笑容更盛了,“这都是大人的功劳,这都是大人的功劳。    要是没有大人,怎么可能会顺利?”    陈松看着郑大胜,眉头皱起,“行了,几天不见,别的本事没有,拍马屁的本事倒是见涨。”    “大人教训的是,大人教训的是。”郑大胜急忙回话。    陈松没再说什么,带着李三娃他们开始巡视工地。    工地很大,随处可见混合水泥的水泥堆。    因为没有搅拌机,所以搅拌水泥时就只能在地上搅拌。    将水泥和沙子以及碎石子堆放在一起,中间挖一个坑,倒上适量的水,然后开始搅拌。    明初的大环境摆在这里,工作虽然辛苦,但没有官员敢在丁夫的伙食上弄虚作假,所以这些丁夫精力倒也充沛。    这里主要是码头,现在地基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铺设水泥。    如果没有水泥的话,为了码头稳固,需要工人用石夯一下一下的将混合着糯米汁和红糖水的三合土锤实。    这样的工作不仅劳累,甚至还浪费钱财,工期也会变长。    现在有了水泥,工期大大缩短,工人们的活计也轻了很多。    夏杨带着几个工部的吏员在码头边上不停的巡视着,这里是重中之重,是以后船只停靠的地方,不盯紧点夏杨不放心。    陈松在周围转了一阵,朝着夏杨那里走去。    夏杨的心思全都在工地上,没有注意到走过来的陈松。    “这里怎么样了?”    陈松站在夏杨旁边,开口说道。    陈松的声音把夏杨吓了一个激灵,见是陈松后,夏杨解释道:“大人,这里按照您的吩咐,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    水泥已经差不多快要全部凝固,已经可以停靠船只了。”    “这个进度不错了,已经很不错了。”陈松点点头,“你觉得还要几个月,码头这里能彻底完工?”    夏杨看了看四周,说道:“大人,不好说。但肯定要比之前的工期短很多,这次下官要记录水泥的使用情况,回去之后,要将水泥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种注意事项编写出来。”    夏杨是个有责任心的人,官位虽然不高,但责任心很强。    “也好,编写出来之后让我看看,到时候给你润色润色。”陈松笑道。    “多谢大人。”夏杨一脸高兴。    能由陈松这个发明人润色润色,里面的错误将会少上很多。    入夜,陈松一个人在金山县县衙的后院中来来回回的走着。    月华似练,繁星满空。    陈松双手背在身后,思考着市舶司之事。    按照现在的速度,码头修建的差不多了,市舶司衙门的修建速度也不会慢多少,战船和商船也即将到位,也该将市舶司衙门的架子搭建起来。    市舶司衙门不可能只有陈松一人,该有的下官,属官都是必不可少的。    明朝的市舶司制度沿袭前元,主要管理海外诸国朝贡和贸易事务。    市舶司衙门设置提举一人,从五品,副提举二人,从六品,属下各种吏员。    市舶司提举要么特派,要么由按察使或者盐课提举司提举兼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