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4章 来自陈群的惊讶(第1/2页)  三国之东吴大当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了孙权的首肯,诸葛亮便更加有信心。

    他缓缓走到议政厅的中间位置。

    诸葛亮大声说道:;巨野泽汇聚了几条河流。

    ;如果我们能将巨野泽的旁边挖开,沿巨野泽的四周建造沟渠。

    ;将巨野泽的水分散到更多的地方。

    ;这样一来,既方便了灌溉之用,又能将巨野泽多出来的水源分走。

    ;比起建造堤坝,将巨野泽的水挡住,我认为这样的方式更加稳妥。

    ;毕竟水渠的存在可以惠及百姓。

    ;如此一来,济阴郡、东平郡以及山阳郡的农耕会更加便利。

    诸葛亮的见解让孙权颇为赞赏。

    ;孔明,若是建造水渠,你有什么构想吗?

    诸葛亮笑,说道:;回二公子,这段时间二公子让我们了解兖州的情况。

    ;我们可以将水渠以巨野泽为中心,在兖州境内像蜘蛛腿一样分部出去。

    ;每隔一段距离,可以建造一个蓄水池。

    ;这样一来,即便是天气大旱,巨野泽的水量不足以支撑水渠的供给。

    ;我们还可以通过蓄水池放水,满足耕种的条件。

    诸葛亮的构想可以说是个长远的计划。

    而且工程量相对较大。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后勤保障,很容易在修建的过程中便产生乱象。

    陈群自然意识到这一点。

    他当即反驳道:;二公子,诸葛亮此举虽然不错。

    ;但也有巨大的弊端。

    ;我军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才能把这么庞大的工程修建完毕。

    ;眼下我军要解决的是水患。

    ;照孔明这么做,眼下的水患又该如何解决?

    孙权捏着下巴思索起来。

    陈群的做法相对保守。

    诸葛亮的办法深得孙权的喜爱。

    这样的水渠可以说是弊在当代,功在千秋啊!

    这么庞大的水渠灌溉系统一旦完善。

    那么地处中原地区的兖州,绝对会在农耕时代大放异彩。

    粮食产量绝对会翻倍的增长!

    孙权眼珠转了几圈。

    ;不如这样吧,一方面按照孔明所言修建水渠。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个方法可行。

    孙权的右手手指有节奏的敲击着桌面。

    ;另一方面,长文负责修建堤坝,解决眼下的水患问题。

    ;我们双管齐下,你们看如何?

    一听到这话,站在最末端的彭万里脸都绿了。

    二公子只管着行军作战,襄阳商会的事情已经很少过问了。

    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啊。

    现如今商会虽然盈利非常可观。

    但要同时负担军费,负担着新城修建,再负担堤坝和水渠的修建。

    那襄阳商会就算是再能赚钱,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啊。

    彭万里知道自己不能在沉默了。

    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二公子败家啊。

    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家底。

    不能就这么挥霍没了啊!

    ;咳,二公子,卑职有话说。

    彭万里鼓足勇气站了出来。

    平日里议政厅内,哪儿有彭万里说话的份儿。

    可如今到了要钱的节骨眼儿,彭万里就算是不想说话也不行了。

    仅管陈群名义上是后勤大总管。

    可实际上的经济命脉,还都是掌控在彭万里手上。

    实际上陈群更多的是负责居中调度。

    孙权抬起眼皮,瞟了彭万里一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