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8章 中德泰安条约(第1/2页)  晚清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礼部衙门,韦文康的神情和巴兰德一样,轻松的外表并未消除双方紧张的气氛,很早就投入赌注,巴兰德当然希望能够得到足够多的利益,比如像英国一样,在大清国身上拿到能想到的一切。<

    韦文康庆幸帝国有一位睿智的皇帝,把问题简单化是他应对巴兰德的法宝,作为谈判陪同着,黄遵宪、陈季同、钟天纬也有同感,很多预先商量好的条件,因韦文康面见刘奇后,全部被剔除,不在此处与德人商议之中,当时他们觉着皇帝陛下完全不懂外事,这么好的机会放弃了。<

    然而双方热情见面,不着边际的谈友谊之后,德国人试探抛出的实质性东西让几人倍感失望。<

    要说面子,德国人还是给了的,巴兰德想学英国,可不代表他觉着刘奇好欺负,在关税这件事上,德国是给予中华帝国绝对自主权的,也就是说,德国绝对不像英国那样,插手和把持中华帝国的关税。<

    同时,德国也表露支持刘奇的货币,以此来确保中华帝国对外贸易的扩大,但除了两条之外,德国人要价可不低,巴兰德希望能接管英法在中国的租界,同时拥有长江内河,以及沿海城市的自由通商权,至于领事裁判权,巴兰德采取了变相拥有的方式,德国公民在华受中华帝国法律管辖,但违法公民的裁定,得由德国在华法院来判决,也就是说,巴兰德通过这种方式,让德国人享有特权,并以此来解释德国在租界设立领事法院或领事法庭,派驻警察和军队的必要性。<

    光这几点,已经让韦文康几人无法接受,更别说其他还未提及的商贸、矿产资源上的特权了。<

    充分领会皇帝陛下意图的韦文康采取避实就虚的方式来应对,他并不直接回应巴兰德提出的要求,而是将商议话题扯到双方建交上,他告诉巴兰德,只有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其余的才有继续商谈的可能。<

    顺着韦文康的话,陈季同很聪明的提及眼下中华帝国还与各国处于战争状态,除了青岛一地,其余西洋在华租界,还不是帝国管辖之地,就算破虏军占领天津,这座城市也处于无序阶段,据他所知,帝国元帅府和兵部首要目标还是击败清廷,沿海各城市的收复,很可能不是一两年内的事情。
    双方这份条约,尚需德皇威廉二世的批准,这之后,绅珂才会上任,巴兰德以特使身份,将留在泰安,为后续事情做沟通准备,除此之外,哈根要协助巴兰德,详细勘定青岛租界的边界,在泰安选择使领馆的位置,同时,根据中国战局的变化,进行斡旋的先期工作。<

    某种程度上说,泰安条约改变了欧洲国家的远东政策,最直接的,便是日本没能在甲午年以小搏大,从而让威廉二世的黄*祸论流行欧洲。<

    德国在中国的影响不断提升,利益不断扩大,让威廉二世的思维发生巨大转变,他虽然还是会提及中国崛起带来的威胁,但更多时候,潜意识里已经把刘奇当做战略上的盟友来看待,毕竟刘奇给俄英法的威胁要远远大于对德国,何况德国这一次没有付出太多,便得到比历史上还要多的东西,而且与其他列强相比,独一份,显得非常突出。<

    虽说还有很多不平等,谭嗣同等人还是将这个条约视为外事上的一次胜利,由于刘奇治下没有报业媒体,民间对此事还一无所知,不过德国人却已经闻风而动。<

    战争让青岛这个港口成为中华大地耀眼的明珠,赌博成功的德国人在西洋国家中觅得先机,无数德国商人将目光投向东方这个古老的国家,在德国,报纸刊登有关中国的消息越来越多,而且对登基称帝的刘奇多溢美之词,只因他对西方开放包容的态度,这就让有着数亿人的中国市场成为远超欧洲各国总和的一个庞大市场。<

    如今往返中国的货轮和客轮,已经占了德国海运两成,并正已惊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