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5章 喜将所想赋实行 渔阳乱起再兴兵 上(第1/2页)  汉末霸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赴任雁门对肖毅而言是一种挑战,争霸天下需要文武相济,光是战阵上威风八面是不够的,这行政之事较之军事更为繁复,很是考验人的耐性和坚持,脑海之中无数的想法都需要实践来支持。十二月到达雁门,半年之后在肖毅和一众麾下的共同努力之下雁门郡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治所善无那一座边长达到十二里的大城,远远看去全新的善无城巍峨雄壮,城内外长势喜人的农田似乎正在预示着丰收。

    整个善无城的初步完工经历了五个多月的时间,肖毅在此投入的人力多达十一万人次,一开始定边军士卒担当主力,而在言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入之后民夫们就接过了筑城的重责。半年时间恒之自己通过各种手段弄来了将近四万的战俘,肖令何苗张叙等人则为他买来了六万的俘虏加移民,可以说在此半年之内雁门郡守冠军侯便是大汉最大的人口贩子。

    原本肖毅要是全力以赴的话雁门郡的人口至少还能增加五万,黄巾乱起各地流民极多,各级府衙根本难以养活,此时恒之拿出真金白银,粮食马匹他们岂有不肯换的?关键还在雁门之前的基础太过薄弱,田地已然无法支撑过多的人口,且恒之办事向来会留下余量,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兼顾速度的同时他还要做到循序渐进,短时间膨胀是不可取的。

    如今肖毅手中可用的民夫已然达到了十万之数,倘若放在别处黄巾军战俘是最难管理的,可在雁门他们却表现的十分有序,干活卖力服从性也是极佳。原因有二,一是定边军名声在外,如此强大的军队来管理他们战俘们很是服气,自开战以来肖毅率领定边军向来就是黄巾军的噩梦,第二便是恒之所提倡的人性化管理了,其实以后世的角度来看算是极为苛刻可放在汉末足以令战俘与流民们感恩戴德,原本听闻戍边的种种恐怖之处,生死都没有保障,没想到只要好好干活还能有两餐温饱。

    史书上那些波澜壮阔的大战动辄就是数十万人马,到了汉末肖毅才知道那是连民夫一起计算在内的,如今这十万民夫既是他发展雁门的最大力量也是沉重的负担。一个人一日两餐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十万人就是庞大的数字了,而连连征战大量良田荒芜如今就是有钱也未必能买的到粮食,肖毅绝不能容忍自己坐吃山空,一年之内必须要解决粮食的问题。

    筑城的后期工作还有四个月结束,但已然用不到五万民夫,之前开垦的良田已然尽数交由民夫打理,定边军脱离出来进行更加严格的军事训练与战术演练。剩下的五万除了继续开荒为明年做准备之外肖毅会集中两到三万人前往既归,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陌生,可换成大同就不一般了。

    何谓战略物资?煤盐铁米四字在汉末足以概括,盐米便为粮草,煤铁则是一切军械装备的来源,此四样物资丰富起来肖毅才会有争夺天下的资本,既归之处此时已然有了小型的挖掘,恒之要做的就是将其规模不断扩大,此外便是木炭,后世瘫痪在床之时这些知识都是他用来打发时间的。比如说在烧炭之中用到最多的数字便是四,木柴的架构,留下的空隙以及选材之道皆与之有关,后世一般烧炭的窑主被称为“四叔”便由此而来。

    有了上好的煤和炭铸造工艺便能取得极大的进步,定边军亦能拥有更为锋利坚韧的军械让之如虎添翼!当然此时一切还处于起步阶段,肖毅也要率领一众工匠在实践之中摸索,半年的时间恒之已然在来自全国各州的俘虏和流民之中招募到了不少手工精湛的匠人,并为之成立了一个组织,名为器具所,而这个器具所第一任的所领就是大匠第五平之女第五玲!

    一开始得知自己的所领是一个女流之辈,工匠们慑与将军的威严不敢置词,但心中多多少少有些不愿,但随着时间的过去,第五玲种种的本事逐渐展现之后他们就慢慢的从不服变成了服气,从服气又变成敬佩,将军的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