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细雨,润泽百姓,百姓知道明白公主的恩德。”文轩道。
“无需他们为我歌功讼德,只需要这天下太平就足够了”李君玉道:“傻就傻吧,狠也就狠吧”
“公主的善,不是对于他们,是对百姓,公主不必太过于介怀了”文轩道。
李君玉道:“只是略为惜才。我倒宁愿他有些古怪脾气,也不愿他对我有偏见,或是有一根硬骨头,宁折不弯。”
“人各守其道,道不同,终不同路。不必太为可惜。”文轩道:“终不是一路人。”
李君玉也没再纠结于此,当下便拿下降兵,攻下了九江郡。
然后留下一部分人镇守此城,一面又继续北上,与董昌大军,分为两路,直捣临淄城。
此时,已是临近过年,通天三年末,两路大军一路直上,所过城池无不是望风而逃或是归降,所抵抗者也是节节败退,不足为虑。
终于连过年也是在军中度过,通天四年初,两军大路直达临淄,临淄城不敌,城门破败而焚城亡。
丞相抱着幼帝,仓惶的看着满目苍痍的城墙,看着如同蚁食大象的蚂蚁渐渐蚕食着所剩的最后一座城池时的哀伤,终于大哭出声。
“陛下,臣有负于先帝,有负于陛下,终不敌一个女人得道啊”丞相泣道:“这天下将亡了,竟然让一个女人,让一个女人能有如此大的能量,天将亡道乎?!天地不仁乎?!老天啊,你这是在做什么啊”
幼帝的眼中也是满目惊惶,看着眼前的一幕幕,似乎理解不能,又似乎什么都懂。
“丞相?!”幼帝的眼中带着懵懂,有一股说不出的恐惧。
“陛下”丞相看到连身边的阉人都不顾他们而逃走了,一时间城墙下似乎只剩下他们二人。见城池下有将领欲上来捉拿他们,他怎能容忍一国之君受辱,当下虽不忍,却依旧是用手微微捂上了幼帝的眼睛,道:“陛下,莫怕,臣会一直陪着你!”
说罢,怀抱幼帝,飞身跃过城墙,纵身而下,竟是毫不迟疑,带着绝望而亡。
幼帝亡,丞相亡,临淄城告破,江南朝廷彻底灰飞烟灭,江南收复于朝廷治下
“好好安葬其主仆二人”李君玉道:“丞相尽忠为国而死,幼帝却无辜稚子,可惜了以身相殉,这个丞相倒是忠心”
大约是怕幼帝被俘后,以后也难以生活立足吧。会受尽委屈的活着。
国破家亡,大抵如此。
就连最后一个忠臣,明知稚儿无辜,也绝不敢留他在这世间,仓惶而过活
身后的亲兵应了,收拾遗体而去。
董昌上前来,道:“恭喜公主,临淄告破,江南收复。”
“快快起来,此番你功不可没!”李君玉道:“待回京,天下大定之时,一并论功行赏。”
“是”董昌喜滋滋的应了。
“公主,义军民兵的头领到了,公主欲一见吗?!”亲兵上前来道。
“快快有请”李君玉忙道。
只见为首之人大踏步前来,身后跟着的很多人都是拿着农具和锄头,衣衫褴褛的普通百姓,一见李君玉便跪了下来,哭着呼道:“公主万岁!”
李君玉吃了一惊,忙将为首之人扶了起来,道:“快快起来,不可跪着,此番多亏了你们相助朝廷之军,否则想要打破临淄城,必定还需要更多时日,你们的恩德,我感激在心,永世不忘!”
“公主,草民等该感激公主才是”义军头领泣道:“百姓家十室九空,多有饿死者,家中的粮草,一粒米,一颗草都被临淄朝廷收剿入军营,公主若是不来,只怕饿死都更甚了,公主之恩德,才叫我等感激在心,永世不忘!”
说罢,已是大泣。
李君玉道:“我已叫人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