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从未想过要依靠长途奔袭来攻陷睢阳县长途奔袭对士卒的要求太高,寻常的楚国士卒是玩不转的。
除非是极特殊的个别精锐军队,比如像上将项末、项娈等楚国名将的嫡系近军。
次日,也就是四月初六,固陵君熊吾便下令麾下军队强渡睢水,而河对岸的睢阳县都尉石信,则带领约三千士卒拼死阻击。
当日强渡睢水的楚军粮募兵,前前后后多达两万余人,而都尉石信麾下却仅仅只有三千士卒,兵力相差悬殊。
但凭借着士卒个人实力以及武器装备的差距,石信军的三千余魏卒,硬生生阻挡了固陵君熊吾长达两日之久,并以自身折损过半作为代价,让楚军蒙受了十倍的损失。
更要紧的是,石信顽强的防守,终于等到了上梁侯赵安定的援军后者在得到消息后,立刻就率领私军八千前来相助。
在第三天的傍晚,都尉石信与上梁侯赵安定二人商议。
考虑到当时石信麾下的残存兵力,士卒们在奋战了三日后,已异常疲倦,上梁侯赵安定建议石信与他一同退守睢阳。
原因很简单,因为上梁侯赵安定不认为自己能够挡得住楚固陵君熊吾的军队。
这也难怪,毕竟上梁侯赵安定麾下的军队仅仅只是私军,士卒的战斗素养与装备程度,别说跟他魏国第一梯队的精锐之师相提并论,就连石信麾下的那些县军都未必赶得上毕竟是私军嘛,武器装备什么的,都需要似上梁侯赵安定这样的贵胄向朝廷低价收购淘汰的军备,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石信起初有些犹豫,但仔细想想,最终还是接受了上梁侯赵安定的建议,放弃了睢水北岸的营寨,与后者麾下的私军一同撤回睢阳反正这场渡河之战,他已成功地阻击了固陵君熊吾整整两日余,且让楚军蒙受了接近两万人的伤亡,但从挫灭楚军气焰这方面来说,他已然达成了目的。
四月初八的下午,固陵君熊吾得知河对岸的魏军徐徐撤退,便立刻下令士卒渡河,终于使麾下军队跨过了睢水。
不得不说,这是楚军的一大胜利,但由于前两日粮募兵的伤亡实在太多,楚军的整体士气还是难免受到了影响,尤其是军中的粮募兵,已出现个别粮募兵逃亡的现象。
四月初九,固陵君熊吾率军逼近睢阳。
此时睢阳城内,大概就只有本属于睢阳县的县兵约两千余,外加上梁侯赵安定的八千私军,这仅仅万余士卒,面对楚军十几万人的围城,难免是有点紧张。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睢阳县令黄亲自出面恳请城内诸大小家族的帮助,因为在他看来,倘若能得到这些大小家族的帮助,后者将各自家宅的护院、家仆凑一凑,搞不好也能凑出个四五千人来。
更要紧的是,县令黄需要赏赐钱财激励城内守军士卒的士气,可单凭县仓内的那些库存,根本不足以让他做成这件事。
不得不说,宋郡人非常团结,这从当年几乎大半个宋郡都在暗地里支持向的北亳军就可见一斑。
这不,当城内各家族得知县令黄邀请他们到县衙相聚、商议如何击退楚军时,其中但凡有些眼力的,已经交代家人筹集府上现有的金银铜钱,准备主动献给县衙;纵使那些脑筋并不活络的,待等在聚会时,当县令黄亲口道出县衙如今缺钱激励士卒士气的窘迫后,亦纷纷慷慨解囊。
这让在一旁观瞧的上梁侯赵安定看直了眼宋郡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方,这么好说话了?
其中关键,无非就是两个人:一个是前宋郡义军北亳军的领袖向;一个即是魏王赵润。
向作为宋国英雄向沮的幼子,他在宋郡的威望当真是无可复加,再加上此人在自尽前写下遗书,劝告麾下将领与宋郡子民臣服于魏国,因此,魏国非但没有抹黑向,反而进一步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