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7 章(第3/4页)  中国大形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要为整个国家创造利益,还是为股东创造利益,如果是为国家服务,就必须让国企回归到公益xìng经营的道路上来。

    垄断行业外资化及私营化,绝对不能成为我国国企改革的取向,东南亚及拉美的案例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而我们民众在痛骂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同时又再次掉入了他们新设的圈套。猛醒吧!朋友们。

    八、中国服务业比重真的很低吗?

    第八节 中国经济的十大误判之七

    中国服务业比重真的很低吗?

    印度模式不是中国榜样

    以下是中国某学者对西藏经济结构的看法:

    “西藏的产业结构已经接近于发达国家,这种产业结构使得西藏超越了中国绝大多数省份所要走过的工业化阶段,让西藏人民在能够享受到现代化成果的同时避免现代化的代价,避免在工业化过程中为人们带来的环境代价和现代社会巨大的生存压力”。(北京青年报,《专家解读西藏发展报告》)

    亲爱的读者,当你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是否有想骂人的感觉呢,实际上中国个别学者就是因为说了太多这样缺乏常识的话,才使自己的形象不断受损。

    另外常见的还有那些为印度经济唱赞歌的学者,他们的理由以上面基本相同,都是夸耀印度服务业占比较大,甚至说印度跳过了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并进而反对中国发展高科技, 反对中国的发展重化工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主流经济学家提出这一主张当然也是为了提高GDP,他们的理由如下

    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服务业)

    因为中国GDP中服务业贡献小,所以要发展服务业,这一主张在前几年特别风行,这两年受到美国的外贸压力,主要提大力提升消费,发展服务业的问题似乎不是那么紧迫了。

    服务业发展规律

    服务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型服务业,另一类是消费型服务业。高度发达的生产型服务业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出现的经济现象,比如当经济以中以小企业为主时,生产xìng服务业就不可能很发达,只有经济以大型企业为主的情况下,社会分工才会非常的细致,企业才会将生存环节的技术改造,营销环节的策划、广告,管理环节的人力资源服务、财务融资等专业事务外包出去,才会出现一大批专业从事生产xìng服务的企业;而消费型服务业是国民收入增长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出现的现象,是高国民收入的体现,比如民众在收入比较低的时候先保证生存xìng消费,生存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一些享受型消费,奢侈型消费,而消费型服务业,主要属于满足民众享受型消费和奢侈型消费的范畴。

    总之服务业不是发展出来的,而是国民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自然形成的。

    当然以上理论只是针对一般情况,随着世界一体化及服务外包,一国服务业的发展不再与本国企业经济的成长相关。最典型的就是印度,印度的服务业并非为本国企业服务,而是为外国企业服务,这是地球变平后的一个特殊现象。而印度这种特殊情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印度具有两大优势,一是英语优势,可以承接来自美国的软件服务外包,二是时差优势,美国人休息的时候,正是印度人工作的时候。

    中国西藏服务业占比高,是由于西藏旅游业收入比较大,但西藏经济总体上水平非常低,与中国其他省份根本没法比。正如我们以前学*主义所了解的那样,原始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具有类似的生产关系,但是原始社会远非人类的黄金时代。这种不顾经济发展的实质,而只看经济结构的做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中国服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