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3 章(第1/4页)  中国大形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成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影响了我国机器人的价格竞争力。

    其次,中国的机器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虽然已经拥有一批企业从事机器人的开发,但是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缺乏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在机器人市场方面一直面临国外机器人品牌的打压。国外机器人作为成熟的产业采用整机降价,吸引国内企业购买,而在后续的维护备件费用很高的策略,逐步占领中国市场。

    再其次,认识不到位,鼓励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少。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及应用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应从国家高度认识发展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重要xìng,这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据了解,日本战后对机器人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目前,日本已是世界上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生产大国。工业机器人作为高新技术产品,应该比照新能源中的电动汽车,出台相应的扶植政策。 7

    工业机器人,只是我国向自动化强国迈进的一个方面,还有很多其他方面,自动化的应用太广泛了,大部分行业都可以用到,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自动化产业。

    发展自动化是目前中国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快的方法,我国的自动化产业落后,但是中国自动化的运用方面也非常落后,经济发展归根结底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发展自动化可以从根本上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属于集约型发展,这种发展可以带来工人劳动收入的大幅提高,是我国一直提倡的良xìng发展。

    重视自动化还来的及

    中国十分重视自动化的发展,在金融危机bào发后,国家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而其中的两大规划,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和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中都非常明确的将自动化产业列入了其规划内容,这在我国众多产业中式绝无仅有的,因为自动化产业在技术上属于电子信息产业,但在应用上又属于装备制造业,中国一直所提倡的“用信息化带动自动化”其实就是指的自动化,其实将自动化作为一个产业单独提列出来进行规划也是有必要的,因为它太重要了。

    自动化企业都是大企业,比如德国西门子、法国施奈德、瑞士ABB、美国江森自控等,他们都是世界五百强企业,销售额每年都有几百亿元,我们中国要想实现真正的工业强国,而不是现在的“加工业强国”,就必须发展这类企业。

    十一、中国经济的大目标及实现途径

    第十一节

    劳动生产率及国民收入的“五倍增”计划

    中国经济的大目标及实现途径

    我们现在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大家只是从字眼上进行理解,好像只是收入的倍增,其实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对国家的意义何止是收入的倍增,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对国家来说是脱胎换骨式的进步。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行成功实行,我国就可以一举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因此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对国家发展、民族崛起的意义,都不可小觑。

    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经济进入“锅底萧条”阶段。社会面临劳资关系紧张、个人消费不足等诸多问题。1957年12月日本的完全失业者为49万人,1958年3月增加到92万人。劳资关系也十分紧张。在南九州岛Miike矿场发生了长时间的*。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场新经济运动成为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

    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从1960年12月宣布启动,至1967年提前三年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实际国民生产年增长率为,到1973年国民收入翻了2倍。失业率也保持在的低水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