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严重与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
第三,中国“钱多”的假象是疯狂投机造成的,这些本来应该成为银行储蓄,以支持企业投资的钱,不幸被用来了进行资产投机,因此中国一方面股市、楼市、黄金市场jiāo相红火,另一面是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而陈志武只看到楼市、股市红火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面。
消费多 ,投资少会造成钱多的假象
第四,当钱被用于消费时就会给人以有钱的假象,如果用于投资则不会造成这种假象,不仅在中国,这几年全世界都出现了消费狂潮,这主要是全世界各国都实行低利率政策所致,与钱多没有什么关系,这些用于消费,当然是以信贷消费为主的钱也是银行储蓄的转移,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总之,中国的钱在总量上并不多,中国钱多是假象,现在的中国,富人的奢侈xìng消费与穷人的生存型消费并存,资产投机市场的火bào与实体经济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如果只看到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的,中国钱多的假象主要来源于贫富分化和银行储蓄的转移,这才是主因,与资本化关系不大。
2、关于中国人为什么不安的问题
陈志武在提出中国“钱多”的论调后,开始论证“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还不安”,陈志武认为“中国人钱多后,如果各类品种的保险、养老、医疗、投资、理财产品不能够发展到位,那么,在中国人钱多的同时,可能反而对未来充满不安”。
笔者认为中国人的“不安”是因为中国由原来的低生活成本社会,变成了“什么都需要钱”的高成本社会,这才是中国人不安的原因,也就是中国人不安不是因为钱多了,而是因为生活成本高了,比如原来在家庭、亲友、乡邻帮助下可以解决的事情,现在必须用钱才可以解决,中国人不安不是因为钱多了,而是因为钱不够用了,中国人的不安不是因为养老、医疗、投资、理财产品发展不到位,而是因为这些太昂贵,中国人目前还支付不起,这才是中国人不安的原因。
3、为什么不拿美国与现在的中国进行对比?
陈志武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但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沉浸在华盛顿共识的美梦当中。一场华尔街危机也并没有让他清醒过来,《金融的逻辑》一书中经常将美国与中国的大清朝相比,来衬托美国是多么的美好,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此人是老华侨,其实他是八十年代末才出国,近年也主要在国内活动,对国内的事情可以说是非常的了解。书中总是举大清朝的例子,而拿美国与现在的中国进行对比,看中国与美国还有哪些差距,不是更有意义吗?但他并没有这样做。
4、为什么忽略信贷消费的负面效应?
陈志武在书中不断重复一个青年人大卫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与几年前在中国流行的“美国老太太”的故事没什么两样,而不幸的是陈志武不是文学家,而是金融学家,在故事中添油加醋不是他的长项,老太太已经进入天堂,而王志武讲的是一个年轻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则演绎出非常更多的续集,比如小伙子遇到经济危机长期失业,房子被银行收了回去,这样的事情并不少。人生无常,为什么小伙子就必须按陈经济学家的规划去过完一生,就是因为他还是个年轻人,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可见陈志武讲故事的水平还是差了些,而他讲这些故事无非是告诉人们信贷消费多么好,可惜他这个工作在十年前已经有人已经完成了,在中国已经不新鲜。
书中对信贷消费导致经济危机的事实只字不提,在上个世纪美国的大萧条来临前,美国70%左右的新汽车、85%的家具、75%的洗碗机、65%的吸尘器、75%的收放机都是靠分期付款卖出的,陈志武认为这是信贷消费“在美国扎下根”的标志,而其实这正是经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