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0 章(第4/4页)  中国大形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界平均水平为40%,很多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都超过50%,而高福利的北欧国家比例更高。即使是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的平均水平也高达35%,因此如果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判断,“国富”的结论显然不能成立。

    其次我国的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收入也比较小,由于我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我国现在的国债水平已经占到了GDP的40%左右,而且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也比较高,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城投公司在这两年的基建大潮中都欠有大量的债务,这些都需要政府用财政收入进行偿还,因此政府的财政收入远远谈不上宽裕,更不用说富裕。

    国富,民也富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大增,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比以前也有所上升,再加上各种民生难题层出不穷,民众生活艰难,一些人利用民众对外汇储备概念的模糊和对政府收支情况的不了解,趁机炒作“国富民穷”,但这一观点禁不住任何推敲,我国的政府的财政状况虽然不像那些已经破产甚至处于破产边缘的政府那样捉襟见肘,但就此说中国富裕那也远远谈不上。

    四、“藏富于民”能否解决中国的…

    第四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二:

    “藏富于民”能否解决中国的民生困境?

    “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精英”是个问题

    近年中,国出现了“国富民穷”的说法,也有人就此提出“藏富于民”的建议,“国富”的问题笔者进行过批判,指出了中国并不富的现状,因此也就不存在“藏富于民”的可能,笔者不反对真正的“藏富于民”,而是反对打着“藏富于民”的幌子,行“藏富于精英”之实,因为这样只能让贫富分化更加的严重,本文中将针对“藏富于民”的三个常见说法来谈。

    1、“藏富于民营企业”不靠谱

    现在有种很流行的说法,认为政府应该藏富于民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为社会解决的就业多,2009年金融危机时这种声音更是强烈,其实解决就业的多少与企业的所有制没有关系,只与企业所在的行业有关。我国民营企业之所以表现出了解决就业多的特点,是因为民营企业所在的领域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国有企业之所以表现出解决就业少的特点,是因为国有企业大部分属于资本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行业。但这也不能绝对化,比如华润和中粮都是国有企业,华润从事的主要是零售和地产行业,中粮从事的是与食品有关的行业,两者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都为中国解决了很多就业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