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5 章(第3/4页)  中国大形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xìng人物及明显主张,而在民生问题上,就很少有人提出像样的观点,也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主张够浮出水面。即使是笔者这样长期关注财经问题的人都没有发现。但这并不说明经济学家就不应该关注民生,不关心民生的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而且也出现了非常多的大师级人物。关注民生也是经济学家不可逃避的责任。而中国学者,对民生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的忽视甚至是漠视,则是对全社会最大的亏欠。

    然而美好的生活不会自动实现,不能靠文学家的描述,抱怨也没有用,必须是经济学家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后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才可以实现。

    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可以提高民众的中产认同

    上一章,笔者指出,中产阶级的自我认同比率,比按收入标准计算出来的中产阶级比率更靠谱,而要让民众获得更高的中产阶级认同,就必须让民众过上有保障、无生存压力的生活,根据自己对经济的研究,提出了建设“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的主张。本章就主要阐述这个主张。

    四、生存成本过高的原因何在?

    第四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一

    生存成本过高的原因何在?

    民众普遍抱怨生存成本过高,这里面除“新五蠹”导致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外,笔者认为还有两个最直接的原因,一是不同的生活模式导致了生产成本升高;二是由高物价直接导致生存成本升高。

    (一)、生活模式不同导致生活成本升高

    生活方式是造成生存成本过高的一个主因,我国正处于城镇化时期,我们可以从吃穿住行用等方面,将农村的生活方式与城市生活方式进行一下比较:

    在吃饭方面:农民都是吃自己种的粮食、蔬菜,可以免去经销商的层层盘剥,也省去了运输费用。农村吃水基本上不用钱,既没管网费用,也没有污水处理费用,农村做饭的柴火基本上是自己的庄稼秸秆,也不产生费用,而在城市这些都要购买,买煤气要钱,买粮食、蔬菜要钱,甚至喝水都要钱,两相比较,差别太大了。而那些不具备做饭条件的人群,需要在街上买饭吃,在吃饭方面的开支就更大,而现大部分出租房都不具备做饭的条件。

    在衣服方面:农民种庄稼可以比较穿比较差一点的衣服,而如果生活在城市,特别是白领人群,服装就是非常大的一笔开支。

    在居住方面:农民在自己的宅基地盖房,付出的只是一些建筑材料费。而在城市则需要向开发商购买住房,而开发商则要向国家缴纳土地出让金,开发商也要牟利,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暴利行业,这导致城市房价非常的高,而且农民住自己的房,还不用每月jiāo纳物业管理费。

    在出行的方面:农民出行一般是走路或自行车,远一点骑摩托车,很少用公jiāo车,而在城市基本上是公jiāo车或出租车,好一点的家庭用私家车,这样jiāo通成本就非常的高。

    在用品方面:现在都是工业化社会,同样的商品在农村与城市价格差别不大。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婚丧嫁娶、医疗、娱乐等其他方面也差别很大,比如结婚方面,农村在农家大院办酒席,而城市必须是大酒店;另外农村基本不存在娱乐健身等方面的支出。可见与农村生活相比,城市生活无形中加大了人们的生存成本。

    现在很多人喜欢用人均收入对城市和农村进行比较,其实这样比较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因为农村与城市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模式。城市人要想达到与农村人达到相同的生活水平,其收入水平必须远远大于农村人才可以。

    (二)、高物价是导致生存成本过高的直接原因

    同样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