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 章(第3/4页)  酒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话,赵无恤的态度令他十分意外,他好像是为董安于鸣不平,恐惧着面前的深渊,这使张孟谈对自己的主君产生了好奇,他无法禁止自己窥视他内心的yù望。从这天起,赵无恤就不再单纯是他的主君,张孟谈想方设法地要看清迷雾中的那个人,赵无恤却以守为攻,张开罗网,把他网住了。

    赵无恤是个和他一样面临抉择和权衡会感到迷茫的人,一个习惯于用理智压制情感的人,赵无恤的情感比谁都强烈,他的理智也更加冷酷。他不得不为了赵氏的利益而舍弃作为一个人的yù望,正因如此,他无时不刻地破坏着自己的内心,他深深拘束自己。他不是政治的机器,也不是笙歌长春的狂徒,赵无恤还活着,并且从宗庙鲜艳的画栋之下跌跌撞撞地向张孟谈走了来,握住了张孟谈的手,那瘦削颀长的手指,肌骨是冷静的苍白,通过皮肤的温度可以想见内里深红色的灼热的血管是如何细密地纠缠,yīn郁的血液遍淌其中。

    年轻的张孟谈被这种yīn郁的、忍隐的深受压抑的气质牢牢吸引了,在不对外人宣示的内心深处,张孟谈和他的主君已然成为了秘密的共犯,他们背叛了忠于家族和祖先的思想,背叛了作为宗主和家臣坚定的决心,被共同放逐到道德的荒原上尽管他们其实什么也没做。这使张孟谈的行动除了谋生之外也有了别的意义,他想改变赵氏受制的局面,他怀着拯救赵无恤的想法为他出谋划策,他以为完成了赵氏的野心,就能替他解开家族的诅咒,殊不知这诅咒当初缠绕在赵无恤身上时,他是多么欣喜若狂。

    赵无恤向张孟谈偶然展现的,不过是人类万花筒般复杂多面的xìng格中一抹彩色的折影罢了。为了吸引张孟谈更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赵无恤有意使那在漫长生涯中消退得难以寻觅的、以至于带上了虚幻色彩的叛逆的碎片,在他面前变得灼热真切起来。倒也不能说他在欺骗张孟谈,张孟谈不够了解他,他却已经十足地了解了张孟谈,就像他十足了解自己的每个手下一样,他不费吹灰之力地笼络了这个服务多年,极富才华的年轻人,使他真正地向他屈服了。

    赵无恤待人的手段十分高明,这几年来,不止是家臣,他在国人的眼中慢慢建立起了良好的声誉。除了荀瑶,他几乎能从容应对所有人,在谁也没有察觉的地方铺陈yīn谋。只有荀瑶是他永远不能欺瞒的,是他迄今为止还不能收服的。当年的事在他心头缠绕太深,纵使他能够做出万分平静的神情来对待他,赵无恤仍然无法逃避那种尖锐的痛楚以及无法挽回的挫败感,他的平静是摇摇yù坠的平静。荀瑶轻易便能践踏他的自尊。

    与他相反,荀瑶的声名在不断损毁,这不让赵无恤感到意外,虽然那个人的风度和魅力比起昔年只是有增无减,亲切面容之下的狠戾终究是渐渐被人识破。尤其在第三次伐郑的消息传出以后,认为荀瑶狭隘固执、一味追究私仇的人更多了,尽管他本人丝毫没有因此收敛个xìng。

    荀瑶乘坐金黑色的车子,穿过绛都的街市,仪仗很盛大地来到赵无恤的府邸拜访。按照张孟谈的意见,赵氏就要跟随出征,朝堂上其他的大夫,自然不会与荀瑶相抗。对郑国的战争迫在眉睫,只等物资筹齐,便是向南前行的时候。这种关头,身为晋国的执政卿,荀瑶有必要前来与赵无恤商议战争的种种细节,顺便也将一些战争之前的事务jiāo代给他办妥,赵无恤的官职是下军佐,荀瑶的下属,理当辅佐他处理国务。

    他们拟定许多条项,作了许多假想,推演数番,赵无恤执行任务可算尽心,荀瑶的吩咐他一桩桩承诺下来,并且向他仔细说明解决的方案。他们两人这样在战争前夕谈论公事的时候,不能说氛围完全正常,不过荀瑶的态度至少还算柔和,毕竟他久经沙场,不再年轻,明白不能重蹈第一次的覆辙。

    期间,他们没有再说针锋相对的话,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