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7 章(第2/4页)  酒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会失手。荀瑶好像已经看到还沉浸在收到晋国的贺礼的喜悦之中、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卫国君臣在大殿上乱成一团的模样,心中很是高兴,欣然向张武点点头,示意自己要去看马。

    荀瑶跟着张武走出室内,外面隐约的虫鸣立刻止歇了,两个手持火把的智氏族人带领他们,向马厩走去。“真希望卫君会喜欢这些东西……”荀瑶一边走,兴致勃勃地和张武jiāo谈着,姿容不可谓不亲切。他们的声音里时不时地夹杂着几声笑,从廊下传出,飘散在了微温的夜风之中。

    “……等到他收到了礼物,正感激我的时候,我就去卫国露露脸,叫他大吃一惊好了!”荀瑶对身后的张武大笑着说。

    他说着回过头,一阵暖风拂面,从宅邸的什么地方传来了更漏之声,张武连连附和。此时此刻,所有事物都还在往常的轨道上运行,仿佛没有任何不祥。

    ☆、第 24 章

    然而,卫国虽小,也实在是几百年的诸侯,和晋国一样有许多卿族,难免残存着几个良臣。

    晋国的赠礼到了卫国,国君果然十分惊喜,等到看了礼物,又知道是晋国最显赫的卿族智氏送来的,更加欢喜异常。他还不知道荀瑶已经在晋国边境埋伏下大量的军队,准备时机一到就率兵来袭,以为这宝贵的礼物对于日渐衰微的卫国来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好事。卫国这几代动乱频仍,赶走了不少国君,过去赵鞅曾扶立出奔的卫国太子,就是卫庄公,但到了庄公的孙子这一代,又被迫流亡,现在的国君是卫庄公的叔父。卫国和晋国的关系向来微妙,此次晋国主动jiāo好,卫君又有心结jiāo智氏这个靠山,便特地在朝会之上宣召荀瑶的使者,嘉赏了他布匹和绸缎,将晋国送来的白璧以国礼呈在堂前,供群臣观看。

    卫国的大臣们看见国君如此欣喜,一叠声地祝贺,只当是个难得的祥兆,没有一个人想到、甚至是愿意想一想,这奇怪且突然的献礼是不是狡猾的晋国抛来的又一个陷阱。

    为了庆祝,可谓是礼崩乐坏的中原之国的朝堂上,奏起了浑厚悠久的钟磬雅声,听来异常荒谬。狂喜的气氛尚未褪去,一位身份尊贵的大臣,原本一直在旁沉默,终于忍不住从众人之中走出,来到国君面前。他不仅面上没有喜色,反而是一派忧心忡忡的神情,不像他人那般首先道贺,反倒向国君长长地行了两个吊唁的凶礼。怪异的行为立刻起到了效用,不止是国君,连在场的大臣们也纷纷噤声,无数惊恐疑惑的眼光一齐望向他。

    “你怎么了?”卫君端详着他的脸,勉强问道:“今天是值得高兴的日子,这也太不吉利了。”

    这位大夫的祖上是卫国的宗室,后来别为一支,称作南氏。他死后得了一个“文”的谥号,所以在后世的记载中又叫南文子,不过与今日之事没有太大关联。只见南文子不卑不亢,跪于国君座下,缓缓说道:“没有施恩于晋国就得到礼物,没有帮助智氏却得其礼遇,我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可高兴的,您难道不应该警惕吗?”

    好在卫国的国君并不愚蠢固执,听他这么一说,愣在了当场。他细细一想,想起荀瑶惯常狡猾,更想起他昔日是怎么对仇由国的,竟然觉得南文子的话不无道理,浑身微微起了冷汗。正踌躇茫然之间,南文子又开口道:“一双白璧,四匹胡马,这分明是小国相赠的礼物规格。智瑶是晋国执政官,晋国那样的大国,如果有心与我国相jiāo,会送这种规格的礼物来吗?望国君明察!”

    他说完,又是一拜,国君瞬间如头顶上响起了一个zhà雷,心中顿悟,口中急忙说着:“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一面请南文子起身。大臣们听到他的这番发言,也觉得确实很符合荀瑶的作风,果真需要多加提防。这时智氏的使者已经退去,散朝之后,国君表面上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依旧如常地款待晋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