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20 章(第2/4页)  大唐霸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朔方军,李隆基赐以皇姓,名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使,力荐他做副将。

    正职是当朝宰相,威震朝廷,且是遥领,具体事务基本是他主持,从而李献忠把这个副将做的心甘情愿,奈何天有不测风云,李隆基在杨国忠的撺使下,突然下诏,将李献忠极其部落调到幽州。

    幽州是安禄山的防区,而李献忠与安禄山有着不可化解的冤仇,怕去了遭到算计和吞并,不去又违抗圣旨,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窘境。梁娜之下,李献忠最后选择了背叛唐廷,率部重回故地北,回到那里之后,仇恨加上游牧部落的特xìng,又多次进犯唐廷,严重骚扰边境。

    李隆基风怒了,命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领兵讨伐,高仙芝奉命后,引部向西进发,高仙芝传书给当地突厥族的一支葛逻禄,要他们暗中相应,城掎角之势,共同夹击李献忠,葛逻禄同意了,然而等他们行动,李献忠迫于高仙芝的攻势,就投归了葛逻禄,葛逻禄以迎接的姿态,将李献忠迎进来,又立时给绑缚起来,并拿下李献忠的妻子以及帐下的几千人,押往高仙芝的营盘,再押往长安,此时,大约正是李跃消灭吐蕃的消息传开的时候,葛逻禄早就吓跑了胆子,哪里敢接受李献忠。

    李隆基亲自登上勤政楼举行了庆功宴会,令人将李献忠在朱雀街斩首示众。

    李献忠的背叛,是李林甫的失职,按照朝廷的法度,李林甫不得不忍痛割爱,引咎辞去了朔方节度使,转而推荐让安斯顺继任。

    处心积虑要取代李林甫的杨国忠,不失时机地利用此事对李林甫的负面作用,在朝廷中大张旗鼓地制造舆论并为自己造声势。为了试探自己的影响和力量,提出为他的舅舅张易之兄弟平反昭雪。张氏兄弟是武则天时代人神共愤的人物,他敢为他们翻案,是走的一步险棋,险是险,然而走成功了。

    李隆基忘却了张氏兄弟当初对社稷所造成的危害,极其爽快地同意了杨国忠的建议,说张氏兄弟有迫立中宗之功,可恢复官爵,并赐张氏子弟一人官职。

    这案不是一般的额案子,翻案翻得确实令人胆战心惊,几乎是扭转乾坤的能量,让群臣开始对杨国忠刮目相看,让百姓更加觉得李隆基真的是老糊涂了。

    紧接着,杨国忠积极谋取重镇军政权力,通过鲜于仲通的帮助,得到了剑南节度使的职位,在李林甫失去一镇之时,杨国忠却得到了一镇,一失一得,把李林甫比了下去。

    步步得手,杨国忠让李林甫的威信扫地,但是这还不是结束。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一个时代的落幕(二)

    更新时间2015-7-31 13:04:23  字数:2049

    惊蛰!

    天宝十一载的年初,市场上恶钱到处充斥,江淮一代尤其严重,贵戚达人,富商大豪纷纷按一比五的行情,拿官钱到那里换恶钱,然后运到长安使用,造成了京师物价飞涨。

    身为首席宰相的李林甫,不得不亲自出来处理此事,从国库中取出粟帛及十多万簪钱投放于市场,以调换恶钱,同时申令禁止使用恶钱,凡有恶钱必须jiāo官,否则以违抗朝廷法令论处。

    就经济而言,李林甫是个外行,这恶搞措施显然不切合实际,不久,造成市场更大的混乱。手中持有大量恶钱的市民、富商,立即面临了破产的危险,他们情绪激动,公开抱怨政府,杨国忠到市场视察,众人拦住他的马头,大发牢骚,倾吐不满。

    杨国忠把握主了从天而降的政治契机,旋即把事情的真相原原本本上奏皇帝,终点指出换钱的不当,要借此扭转李林甫令出必行的局面。李隆基恐怕引起经济动dàng与社会问题,下令除非铝锡所铸及穿穴之钱外,一律听任流通,李隆基的下令,实际上否定了李林甫的换钱措施。

    从李林甫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