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23 章(第2/4页)  大唐霸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对这位杀人如麻的冷血屠夫忌惮不已,既然李跃不搭理他,他也不愿招惹李跃,毕竟李跃是汉人,而且是皇亲国戚,跟安禄山哥舒翰等胡人出身的人本质不同,这也是安禄山想要缓和与哥舒翰的关系,而从来没有想过通过李跃来加强自己的力量。

    天宝十二载,安禄山回到范阳后,招抚了被回鹘所击破的李献忠部落,这些游兵散勇因群龙无首,在找到新主子后,心甘情愿地在安禄山帐下效力。

    猛增许多精兵强将,安禄山的军事力量如虎添翼,渐渐增加了安禄山与凉王李跃匹敌的信心。

    在朝廷有亲信大官为援,中央凡有动静,亲信都会连夜派人通知范阳方面,使得安禄山对朝廷的动态了如指掌。旁有安思顺相依,加上物资和雄壮兵力,使得安禄山妄自称大,目空一切。当初李林甫棋高一着,他不得不做出恭顺的姿态。现在看见杨国忠才智平庸,当年安禄山是御史大夫的时候,杨国忠才做到御史中丞,每次都巴结安禄山,安禄山身体肥胖,上线台阶的时候,杨国忠都搀着他,就这样一个小瘪三来做宰相,对朝廷的敬畏感少了一大半。从而对中枢换成了藐视的态度。他和杨国忠联合对付李林甫的极端已成为国王,随着李林甫的消逝,双方的共同利益被争权夺利的矛盾所替代,迅速发展成为水火不容之势。

    这种看似属于个人利益的冲突,实际意义却要深远得多,杨国忠并不像李林甫那样担心武将入相的威胁,在他的内心对于胡人存在鄙视心理,他与安禄山互相看不惯,背后包含着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矛盾,汉胡民族之间的矛盾。

    第二百二十一章 时也命也

    更新时间2015-8-8 9:23:58  字数:2611

    杨国忠一边寻找机会打击安禄山,一边垄断政权,与李林甫使用同样的方式,用尽一切办法,断绝皇帝与外界的联系,朝臣中谁的奏折中敢于陈说真情实况的,不出多久,必然受到降职处分。

    自天宝十二载以来,关中地区连遭旱涝自然灾害,加上官府的征敛,发生了严重的饥荒,许多百姓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纷纷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到处都是远离家乡的流民,出现了大规模的陇右流民潮。洋鬼子不组织开仓救荒,反而阶级归咎于与自己离心的京兆尹李践,以失职的身份贬到长沙。

    饥荒严重,呆在深宫中的李隆基,还是知晓了,由此产生了忧虑,杨国忠为了对付李隆基,弄虚作假地献上了长势良好的禾苗,说是雨量稍多,但对民生绝无大碍。

    扶风太守房上表,称其辖地发生了水灾,李隆基立即责令御史,对他进行推问。地方官被吓怕了,没人再敢上报灾情。

    李隆基见宫外yīn雨连绵,若有所思,叫高力士据实说来。

    高力士不愿明言,牢骚满腹道:“陛下授权宰相后,赏罚无章,yīn阳失度,臣怎敢再说什么!”

    李隆基听后默然不语,觉察到杨国忠的欺骗,也觉察到朝政的弊端,但是他已经老了,实在无力再拿出当年的精神,再来一番鼎故革新,只能得过且过了。

    安禄山与杨国忠双方都懂得政治攻击的技巧,在职责对方时都冠以护法的名义,杨国忠多次向玄宗奏称,安禄山招兵买马,势在必反,李隆基派中官辅廖琳前去范阳,打听虚实。安禄山用厚赂收买了辅谬林,轻而易举地化解了李隆基的疑心,并得了忠良的声誉,李隆基消除了对安禄山的怀疑,怪罪杨国忠危言耸听。

    杨国忠碰壁之后,转而笼络哥舒翰,出力使得他获得了西平郡王的官爵,而安禄山也正好是东平郡王,随着杨国忠对他的提拔,河西富甲天下,桑麻遍野,除了经济比较繁荣,军备也是十分雄厚,哥舒翰的权力扩大和地位提高,东平郡王与西平郡王,本就身份相当,哥舒翰的实力逐渐接近了安禄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