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四章 留宿溧水县(第1/2页)  锦衣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申时还没过半(下午四点),天色已然全黑了,溧水县城外,两辆马车一前一后从湿漉漉的城门洞中驶入。

    车辙轧过地上的积水坑,马车“空咙”颠簸了一下,溅起的泥水洒了几个出城的人一脚。

    不过那些人都光脚面穿着草鞋,裤腿也高高地卷着,扛着锹和铲,并扛着许多削尖了的木桩,急匆匆地向城外去,根本也没在意这点溅打来的污水。

    这些人大约是赶着去修河堤的。

    两辆马车进城以后便舍弃了大路,钻进一条小街之中。

    梁叛头顶的斗笠压得低低的,忽然闻到一股清冽的酒香,有点像是竹叶青的酒味。

    他约停了马车,摘下斗笠向路边一间酒肆望去。

    说是酒肆,其实就是个半开间的窄门脸,帘铭上写:青竹杜茅柴。

    还有一联:老盆初熟杜茅柴,日斜扶得醉翁回。

    梁叛瞧得奇怪,这对联意思倒是对的,但是既不合辙也不押韵,不知是哪个二把刀所作。

    他便朝身后叫了冉清出来指点,想要从专业人士那里找到一些用来批判的“佐证”。

    谁知冉清将车帘掀开,扫了一眼,便将帘子落下了,又好气又好笑地说:“这个‘二把刀’名字叫范成大。”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的那个范成大?”

    “是他。”

    “他不是南宋四大家吗,这两句诗写的也不咋样啊……”

    梁叛嘟囔着想为自己找回几分场子。

    对于他这种“没文化”的行为早已见怪不怪了,冉清摇着头道:“这两句本来也不是诗。嗯……应该说这两句不是同一联的诗。”

    于是细细解释了一遍。

    原来这两句出自范成大的诗作《春日田园杂兴》,其中有几句是: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

    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诗本是好的,极有田园意趣。

    不过这店家将其中两联各挑了一句,合在此处,所以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范成大在晚年曾退隐石湖,作《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这一首《春日田园杂兴》以及刚才梁叛所念、被收入小学语文课本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都在其中。

    梁叛嗅着酒香,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当即将马车勒停,就歇在路边,朝前面参二爷喊道:“前头就近找个歇脚处打尖吃饭,我沽二斤酒吃。”

    萧武忽然掀了帘子,说道:“二斤不够。”

    梁叛笑起来,道:“那就打三斤好了,今晚有事,少吃几杯。”

    萧武点点头,放下车帘,不再多言。

    参二爷便驾着前面那辆车,沿着路边向前面寻馆子去了。

    梁叛跳下车架子,用力伸了个懒腰,浑身筋骨嘎嘣嘎嘣直响。

    从洪蓝埠到溧水县虽然不过十几里路,可他们

    出了镇子以后才发现大水冲断了道路,只得向南多绕了十多里路,本该从西门进城的,这下变成了打东门进。

    加上一路上颠簸的厉害,他又没驾过大车,以至于浑身骨头像散了架似的。

    推门走进酒肆,却见一个墙角一个柜面儿,屋子当中除了两口大缸并无别物,四周支了两个架子,架子上排着大大小小的酒坛,墙面上还写了一段草书:

    冬酿酒,以草药酿成,置壁间月余,色清香冽,谓之靠壁清,亦名竹叶清,又名秋露白,乡间人谓之杜茅柴。

    这段话是《吴郡志》中的,《吴郡志》也是范成大晚年所作,据说完成的第二年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