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九章:抵达紫荆关(第1/2页)  皇兄何故造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紫荆关,南阻盘道之峻,北负拒马之渊,近似浮图为门户,远以宣大为藩篱。    如果说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联合组成的外三关,是大明抵抗蒙古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的话。    那么紫荆关,倒马关,居庸关所组成的内三关,就是守卫京师的最后一道防线。    作为古往今来的兵家必争之地,紫荆关曾被数次扩建,最近一次,是在永乐年间。    整个关隘的外墙,全部以坚固的长条石垒砌,城墙顶上以青砖铺设,中间缝隙灌注石灰碎石,坚固无比。    紫荆关外,是长长的拒马河。    南岸是小金城,为紫荆关的前哨城池,北岸是紫荆关主城,主城周边有三座小城环绕,分别为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    这四座小城,加上紫荆关的主城,共同组成了被称为京师咽喉的紫荆关。    一场大雪纷纷扬扬的洒下,天气似乎也一夜之间,变得寒冷无比。    但是紫荆关的周围,却依旧忙碌无比。    小金城外,随处可见摆设的拒马桩,挖出来的壕沟,以及各式各样的工事。    无数管着盔甲的官军,忙来忙去,一刻不停。    拒马河的河水平静的流淌着,只不过在这寒冷的天气下,河水中已经夹杂着些许薄薄的冰渣。    作为距离京师仅有一步之遥的紫荆关,朝廷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镇守此地的官员,是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陶瑾,及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孙祥。    青砖铺设的城墙上,陶瑾和孙祥并肩而立。    寒风凛冽,吹动着二人的衣袍,孙祥道。    “陶同知,最新军报,也先已破倒马关,最迟明日,就能赶到紫荆关外。”    陶瑾今年四十余岁,正是武将最年富力强的时候,闻言,咧嘴一笑,道。    “孙大人放心,白羊口和倒马关的将士们,奋战了这么多天,为的就是给紫荆关争取时间,本将身为紫荆关守将,岂能对不起他们的牺牲?”    “有本将在一日,就不会让也先的马蹄,踏过紫荆关一步。”    呼啸的军哨声响起,伴随而来的,是高高升起的狼烟。    “启禀大人,我前方探子探得,有大批人马,正朝紫荆关而来,距关外已不足三十里。”    陶瑾和孙祥对视一眼,身体立刻就紧绷起来,孙祥沉声道。    “本以为也先会修整一日,没想到他竟如此着急,来的这么快!”    相对的,陶瑾就从容的多,道。    “寒冬已至,也先自然着急。”    随即,陶瑾转过身,对身边的副将沉声开口。    “传本将令谕,命在外修筑的所有官军,即刻撤回关内,从现在起,全关戒备,随时候战!”    身旁人连忙下去准备,不多时,原本略显安静的城池,就顿时喧嚣起来。    原本便戒备森严的城墙上,陡然多了无数的值守的卫士,几乎每隔两三步,就有人警戒。    紫荆关地势险要,两侧都是高高的山岭,只有两条宽约三丈的道路可供行走。    这样的地势,严重限制了骑兵的行军速度。    事实上,自从攻破了白羊口,真正进入到大明的边防线之后,也先就被迫将大多数的骑兵,都改成了步兵。    关内的地势,很少有大面积的平原,更多的是山岭和丘陵,尤其是像紫荆关前这样的地势。    步兵的行军速度,反而要比骑兵更快。    “停!”    距离紫荆关已经不到五里的距离,也先已经能够遥遥的望见那座坚固的城池,于是他抬起手,对着大军下达了命令。    “在此扎营,歇息一晚,明日攻城!”    …………    夜,也先的中军大帐当中。    伯颜帖木儿从军帐当中走出来,面色有些为难,踌躇了片刻,他还是来到了另一侧的军帐当中。    “帖木儿见过陛下。”    对,自从和大明的谈判结束之后,也先就不承认所谓的太上皇,而是依旧将朱祁镇当成大明的皇帝来对待。    不过一众的瓦剌贵族,却是默契的将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