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那事多半是误会,大家若是真心想留下来问诊,我欢迎至极。若是医馆里还有事要耽误,那也没什么。苏瑜给了大家台阶下。
留下来的几个大夫互相看看,最后都一致决定留下来问诊。
在干瘦男人的组织下,一个时辰后,窝棚便被收拾好了。
同时他还不知从哪里搬来了几张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的,摆在了大夫们站的位置。
桌子一摆,大夫们各个坐下,一个小的问诊摊子就这么支了起来。
苏瑜看着已经有人扶着能走的家属排队去问诊,拦住了干瘦男人。
她问:“麻烦统计一下里头还有多少卧床、昏迷不能来问诊的。我亲自去看。”
干瘦男人正在考虑着有些病人已经卧床无法起来,该怎么告诉苏瑜,一听这话,立马答应了下来。
他颠颠地去统计人数了,苏瑜则出了窝棚。
距离窝棚不远处,何根正百无聊赖地坐在马车前头,嘴里
含着一片叶子。
他眼尖地瞧见了走来了苏瑜,连忙起身,迎了上去。
“小鱼姐,这是里头已经收拾好了?”
何根早上将大夫们接到了玉姝阁,随后就跟着苏瑜他们到了这边。苏瑜让他在外等着,便一直等到了现在。
苏瑜点头:“收拾好了。时间也差不多了,你先把这几桶饺子帮忙搬进去……”
为了保温,木桶外沈氏小心地盖的有厚厚的旧棉被。
所以木桶中的饺子并没有冷,反而依旧热乎乎的。
何根当即应下,两人合力将一桶一桶的饺子搬到了大夫们问诊的地方。
将木桶全部搬到原本属于自己问诊的桌子旁后,丝丝香气已经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但他们都没敢动,依旧排在大夫们的桌前。
目光却一直盯着木桶,甚至有些还在吞咽口水,肚子“咕咕”叫起来都不觉得羞。
毕竟窝棚中能够每天吃到食物的人并不多。
在桌前站定,从何根的手中接过大勺,苏瑜叫来了干瘦男人。
干瘦男人也注意到了他们两人搬运的木桶,想帮忙却忙于统计人数,并没有成功。这下被苏瑜叫到,忙不迭地跑到了她跟前。他伸长了脑袋,探头往木桶中看:“这、这都是饺子?!”
苏瑜点点头。
干瘦男人的声音并不低,自然传入了一些距离他们较近的人的耳中。
“饺子?那么多桶里头都是饺子?不会吧?”
“说起来,今日是冬至节……”
“真不知道是
不是拿来分的。”
难民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所有人都知道了苏瑜身边的木桶中装的都是饺子。
有些抑制不住的,都端了碗,朝着她身前自发开始排队了。
不过,队伍领头的那个为了保险,还是问了一声:“姑娘,这饺子,是府衙给我们的救济粮吗?”
当朝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若是某处遭了灾,当地的府衙无论如何都得组织一定规模的施粥或发放救济粮。
所以,才有人这般问。
苏瑜并不清楚这个规矩,也没人跟她提过。
但她心思剔透,听人这么问,便转话头道:“冬至节了,大家吃点饺子暖暖身子。家中有病患的,这里还有特制的药饺……”难民们传出了欢呼声。
更有一些年唐大的人当即落下了泪。
虽说是有着那个不成文的规矩,但他们来得人多,赵县令一直忙于建窝棚,完全忘记了这回事。
所以众人基本都饿着。
一听有饺子,还有给病患特制的药饺,当即众人都激动了起来。
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