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思乡亦念卿(2)(广东统一前,北面当权的军...)(第1/4页)  夜阑京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广东统一前,北面当权的军阀换了几拨人。
    因内部有人起兵反抗,奉系军阀不敌,求助于日本人。随后日军增兵奉天,助奉系获胜。奉系勾结日军一事被京城报业揭露,掀起了又一次的反日反军阀浪潮。
    不久,奉系成为当权军阀。
    同年,《京报》主编和《社会日报》的主编先后被奉系军阀执行枪决,前后不到百日。
    《京报》停刊后,那个在火车上认识的记者来找何未。
    两人聊到主编邵飘萍在刑场上,对监刑人抱拳说了句“诸位免送”,言罢大笑赴死。
    说着说着,记者便红了眼。何未听得更是难过。
    聊到后头,记者胡盛秋对她说:“二小姐,这次我们没法合作了。”
    她这一年想做收音机和无线电业务,苦于市场打不开,想找年轻人偏好的《京报》合作,开一个电台,每天用无线电话报告新闻,由此先培养市场,让大家先明白收音机的用处。
    她为此还拟定了播报内容,上午就是货币兑换消息,晚上新闻,再晚就放放留声机……
    如今报纸停刊,只能暂时搁置了。
    “来我这里吧,”何未对他说,“帮我做电台。”
    她说完,又道:“强国之途千千万,实业也是一条路。现在市面上都是洋机,若有一天洋人不卖给我们了,没有自己的,我们就十分被动了。若我们能生产自己的,就不怕了。”
    等发展起来,家家户户都会有。
    “不过这是条长路,至少十年后,你才能见到行业繁盛,”她认真说,“这棵树要耐心种。”
    何未看中了胡盛秋做记者的眼界,来拓展新行业。
    但对胡盛秋来说,却是另一个世界,他从没往这方面想过。
    “回去考虑两日,再给我答复。”她说。
    两日后,胡盛秋再到何二府,下了决心,投身实业。
    当夜,她得到邓元初的消息,北伐开始了。
    均姜见她整夜都高兴地撑着下巴看着斯年练字,等斯年睡了,将那一张张晾干的白宣纸收到箱子里时仍是笑容满面的,自是为她开心。均姜是个稳重不多话的,难得今夜问了句始终不明白的话:“为什么我们家不南下?”
    她答:“我一直做内陆航运,正是做着南移的打算。”
    她这几年忙忙碌碌都是为了南移。
    强龙不压地头蛇,做生意也是如此。何家航运再大,往南去抢人家的饭碗都是令人不齿的,也是极其危险的。她不想让人觉得自己在无限扩大,抢占市场,于是这两年都与人示好,将北方和海外航路同人分享,换了南方的人脉资源。
    “不过很难彻底走,”她苦笑,“做生意的,尤其是做出大产业的,极难挪地方。不光我们家,任何一个省都不会放走当地的税收大户。这不是搬家那么简单。”
    但她想至少选一个折中的城市,发展轻工业产业。
    比方说,南京。
    ***
    北伐军很快进入武汉,没过半月,南方来的人带了个竹藤方盒到北京办事处。方盒子里装着景泰蓝色茶叶铁罐,罐内有木塞子,□□,竟是满满的干桂花。还有一张字条:
    桂树成林,是为桂林。
    她闻着桂花香,猜得到,这是谢骛清从桂林一路带到武汉的。
    这人真是浪漫,他浴血奋战,入了武汉城,该是收礼的人才对。却千里迢迢地准备了礼物,送到了她的案前。
    北伐军势如破竹,不到十个月,已经从武汉到了江浙,很快进了上海、南京。
    北伐军入南京后,一封从南方发出的电报几乎同时到了天津的九叔家,内容极短:金陵四月槐香盛,盼一会。
    这正是她想做的。
    虽然南京和上海已经入驻北伐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