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0章 圆满难求(第1/4页)  重生之佛系谋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东魏国使杨愔再度出使建康,与从前所受的礼遇天差地别,皇帝和皇太子将他冷落一旁,只鸿胪寺官员往来接待。
    杨愔姿态很低,显示出祈和的诚意。
    最后,终于得皇太子礼节性的接见了一回。
    杨愔私下里对相熟的鸿胪寺官员称,大丞相高澄最忌惮的南朝将领,不是冀州刺史柳仲礼,也不是豫州刺史萧渊明,更不是湘东王或皇太子,而是南兖州刺史萧黯。
    这些话传到了皇帝耳朵里,引起了皇帝警觉。
    老皇帝怀疑东魏在施诡计,故意引他重用年轻的萧黯。
    皇帝认为萧黯在江北对东魏取得的两场小胜,主要是因皇太子在背后支持,大有侥幸之处。
    东魏想必也是看他年轻无知,外强中干,将他留在江北任边帅对其国大有益处,故而让杨愔来造声势,故作迷阵。
    皇帝动了调萧黯进内陆的心,顾问朱异。
    朱异报说,他在广陵的门生听说东魏国使与晋宁王私下已议和,东魏承诺只要晋宁王在江北,就不再扰袭南朝;晋宁王承诺,只要他在江北,无论中原战况如何,都不袭山东。
    皇帝暗怒。
    如今,皇帝身边有两股势力,一股势力以皇太子为首,主张对东西两魏不偏不倚,坐看他们对耗;另一股势力以中书令朱异为首,主张与西魏合作,共同出兵分割东魏河南。
    皇帝并未最后下决心,因此,对擅自先行决定与东魏媾和的萧黯大为不满。
    就在这时,庾弘举告萧黯私探王褒。
    没两日,上游传来消息,说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察与西魏暗中交通,贩卖南朝奴隶往北方。
    皇帝早年曾下诏严禁南朝各州与北方两国交易人口,违者死罪。
    萧察身为皇帝之孙,一方藩王,竟以贩卖人口牟暴利,实难容忍。
    萧察与萧黯两兄弟,一个在上游和西魏交易,一个在下游和东魏媾和。
    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皇帝终于开始反思,或许对子孙太宽纵了。
    如此下去,未来,皇太子如何驾驭这群骄悍的下臣,他们惹君上忌惮又能有什么好下场。
    手心手背都是肉,皇帝痛定思痛,下了严旨。
    岳阳王萧察停刺史领军职,回京待罪,雍州军政事由湘东王兼管;
    晋宁王萧黯停刺史职,免领军职,除督军权,暂由冀州刺史柳仲礼暂领督五州军权;
    另,永安侯萧确停佐郎将军职。
    金华宫上下惶恐,从前萧黯各项大罪加身,皇帝也只是示意性的停职,此次只因私探死囚,却直接被夺军权。萧察也被停职,召回京待罪。
    金华宫不免担心皇帝是否龙体有恙,也惧怕湘州再有坏消息传来。
    萧黯宽慰嫡母妻子自己并无大事,等兄长岳阳王回京,再商量化解。
    萧黯对连累萧确被免军职颇为内疚。
    萧确倒不甚在乎,他的佐郎将一直做的不痛快。
    南朝认为带兵是贱职,将帅者不该涉入,只当谋略决断发令便罢。
    平日里,萧确哪怕是只调一旅队操练,也要报告请示一群上司,十个里有九个不大同意。
    另还有御史台盯着,随时准备参他不务正业,还有朝野舆论也常嘲笑他。
    他背负着这些,若是能建些功业也无所谓,偏也不过是领着台城戍卫中的一支小小的华林园屯兵营闹着玩。
    萧确宁愿去江北边镇做一个领兵校尉。
    萧黯如今也被免军职,自然也不能圆他夙愿了。
    萧黯难得清闲,这几年来,母子夫妇分居两地,终可团聚相守。
    月间,岳阳王萧察自襄阳返回建康。
    皇帝将他宣进宫里,好一番申饬盘问。
    萧察铁嘴钢牙,一应指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