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三章此乃臣内侄儿(第1/2页)  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宋万的一番话,说的刘协眼眶湿润,此时他觉得已经无需派人再去义阳县调查,而是完全相信了那亩产之数。
    刘协叹息道:“想不到朕的子民,耕种竟是这般辛劳。
    这一粥一饭得来何其不易,怪不得先祖要设立籍田,由天子亲自耕种,这便是让身为帝王者体验农人之苦。”
    宋万在旁边道:“其实要说苦,我们倒也没有觉得多苦。
    作为一个庄稼人,看着地里的苗在生长,就像我们在看着自己的孩子在长大,心里其实是高兴的。
    如此就像我们流的每一滴汗,都得到了回报一样。”
    看着宋万露出质朴的笑容,刘协心里十分感慨,百姓都是纯朴的百姓,只要能有一片平稳的土地让他们耕种,卖的力气能有回报,他们就满足了。
    只可惜当今这天下分崩离析,各诸侯之间争来抢去。
    百姓生命如土鸡瓦狗一般,想要一片平稳的土地,出卖自己的力气,竟然也成了件奢侈的事。
    “卿等还有什么请求么”刘协问道。
    宋万诚挚的道:“草民等恳请天子,不要给丁令君升官儿,让他给我们做一辈子籍田令,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对,不要给丁令君升官,就让他一直给我们做父母官。”
    “是他定下的这屯田之策,让我们辛劳没有白费,如今我们即使交了税,家家也能吃饱,而且还有余粮,他得对我们负责到底。”
    众百姓跪在中间,七嘴八舌的说着。
    刘协心头有些震撼,看着丁辰苦笑道:“卿听见了么,百姓不让朕升你的官儿。
    没想到卿去往义阳不过半年,竟已得民心如此。
    只不过他们所说,如今义阳县,家家能吃饱,户户有余粮,可是真的”
    丁辰道:“就让臣给陛下算一笔账,臣当初分田时,按每口人五亩划分,如今亩均产五石六斗,交完税后每口人可留下二十二石四斗粮,这养活一个成年人也足够了。
    而一户之中总有妇孺孩童,饭量较小者,自然能留下余粮。”
    刘协点了点头,有些感慨道:“一个屯田良策,便让一县之地数万百姓受益,丁卿好一个无为而治啊。
    现在看来,这土地贫瘠的山野小县,倒成了人间乐土,成了大汉天下最富裕的一个县了。”
    丁辰道:“其实田里产出多了,对朝廷对百姓乃是双赢。
    以义阳县为例,平均亩产五石六斗,按十税二收税,全县有十万亩田,陛下可收一十一万两千石粮。
    作为陛下祭祀之用,应当也够了。”
    其实刚才刘协也想到,按照成例,籍田上的产出是归皇室支出的,既然义阳县亩产属实,那么这税收必然十分丰厚。
    此时当丁辰报出十一万两千石这数字时,刘协心中不免又震撼了一下。
    说实话,刘协自从被董卓扶上天子之位以来,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还从来没有这么阔气过。
    要知道,这批粮食并不进入国库,而是充入内府库,由他个人随意支配,无需经过任何朝臣同意。
    他突然想起,今天本来是要用义阳县的超低产量,来揭露曹操对待汉室之苛刻的。
    可是事情这走着走着就变了味儿,怎么好像成了曹操对汉室无比亲厚了呢
    这中间肯定有什么误会。
    曹操有这么好心
    他要真是这么好心,何必杀了自己派去的亲信查验之人
    不对,曹操对这件事也不知情,之所以有了现在这样的反转,都是眼前这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少年一手完成的,连曹操都蒙在鼓里。
    刘协藏锋不露,安然自若的道:“籍田产出充入内府库是小事,但丁卿屯田之策得当却是事实。
    设若天下每一个郡县均推行此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