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二章衣带诏(第1/2页)  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到这满地的尸体,与惊魂未定的丁辰,曹操是真的怒了,怒到只想杀人来泄愤。
    想来那幕后之人知道这少年对曹氏太重要了,所以在派出杀手的时候,不止针对他曹操,连带着也针对丁辰。
    为曹氏立下大功之人却遭打击报复,他作为曹氏之主,如不杀个人头滚滚报仇雪恨,还怎么安抚部下
    “可能猜到是谁在幕后主导”
    曹操阴沉着脸,扫了一眼身后赶来的郭嘉c荀彧c荀攸c贾诩等谋士。
    郭嘉方才询问过几人,心中已经有了大概判断,听曹操问起,他皱了皱眉头道:“丁郎君府中遭遇刺客,其身边子龙c叔至二位将军却双双不在府中,这绝非偶然。
    所以,调离那二位将军之人,必然与此次刺杀有关。
    回想起下午在军营所发生之事,是车骑将军董承想要看并州军战力,天子又增加了赏赐筹码,故而双方对抗激烈,差点闹出哗变。
    所以子龙叔至二位才留在军营镇守”
    说到这里,郭嘉的话戛然而止,已经说的这么清楚,让大家自己想吧。
    “你是说是天子与董承”
    曹操眉头皱了起来,现在回想起今天下午之事,的确有些不同寻常。
    天子怎么会突然想起巡视军营
    而且巡就巡罢,还偏偏巡视到丁辰军中,由此才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赵云陈到被迫在军营镇守。
    结果当天晚上丁府就进了刺客。
    如果说这是巧合,曹操打死也不相信。
    这太像是早就谋划好的。
    对方一定是探听到了并州军与丹阳军有矛盾,所以就利用了这矛盾,使用了调虎离山之计。
    曹操冷哼了一声道:“当初天子东归,与满朝公卿形如乞丐,前有盗匪拦路,后有李郭追兵,惶惶不可终日,如非老夫亲自率人营救,汉室早便亡矣,哪有今日依然称孤道寡
    天子不思老夫救驾之功,却派人刺杀忠臣,古人云:天子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那董卓能行废立之事,难道老夫便不能”
    众谋士闻言吓了一跳,万万没想到曹操竟然气愤到要废天子的程度。
    “主公,”荀彧忙道:“如今与袁氏大战在即,万不可轻举妄动啊。
    更何况这一切皆为奉孝臆断之词,并无真凭实据,主公因此而行废立之举,必为天下人所恼恨。
    主公难道忘了七年前的关东诸侯讨董卓么
    若袁绍因此振臂一呼,联合天下诸侯讨伐中原,则许都危矣,请主公三思啊。”
    一番话让曹操冷静了许多。
    的确如此,皇帝即使再犯什么错也是皇帝,可是以臣易君,诸侯联军讨董卓之事恐怕就要重演了。
    更何况虽然大家都猜测这事与皇帝脱不了干系,但的确没有真凭实据。
    如今袁绍即将南下,许都本就人心惶惶,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恐怕连董承那个国舅都不能轻动,更何况皇帝。
    曹操心中愤然,回头看向郭嘉。
    这时候郭嘉揉捏着几根胡须沉思道:“要说凭据在下倒是想起一件事。
    几日之前,天子突然便服出现在孔府文会之上,而且在明知杨伯安乃欺世盗名之徒,依然出言作保。
    试想,一介文士又有什么本事,是天子所看重的
    今日看来,不妨大胆猜测,既然有人欲行杀戮之事,对方必然也恐为天下人所诟病,故而需要杨伯安那所谓那天下文宗引导士人舆论。
    当时天子一定向杨伯安透露过一些秘密,所以后来即使揭穿那杨某人是个欺世盗名之徒,但那些秘密反而成了把柄,以至于天子也不得不出言作保。”
    曹操点头道:“依奉孝之意,那杨伯安便是突破口,只要能撬开此人之口,凭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