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新房(第1/2页)  寒门婆婆不当诰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唉,娘,长茂叔也想种种试试,问我们要藤,您看给不给?”宋明孝看着娘语气有点虚。
    这野菜藤可是为了娘种的,如今活了,肯定能结果子的。
    那可是吃食,随便送人可不行。
    可长茂叔帮了他们不少,前段时日种菜的经验没少给他们说,否则野菜藤能不能种活还真不知道。
    裴玉闻言立马笑了:“给,你看着给就行,要是没活就让你三叔明年再种,咱们家的野菜藤也不多,就说等咱家种成了,到时候给送几株好的去。”
    裴玉也不是小气,就是地瓜藤确实少,如今还在试种阶段,不知道收成好不好,也禁不起损失。
    今天是一个人来讨,明儿就是一村人。
    要是够的话,她巴不得每家每户都送一点去,这样她家种地瓜就不突出了。
    而且传播地瓜也是一件好事,这可是粮食,能救命的。
    宋明孝点点头,得了娘的准话立马跑回工地去了。
    家里的地基马上就打好了,他可不想浪费时间,要不是长茂叔的事拿不定主意,他也不想跑这一趟。
    宋家宅基地忙了一个多月才停下,一圈占地十几亩的泥土墙,圈住几乎整个平坦的空地。
    泥土墙里是房屋院落,不过只占了三分之一的面积。
    院子后方立着凹字型排列的青瓦房,虽然是上半部分木板底部青砖的构造,但也让很多村民眼红羡慕了。
    村里大部分人家还都是茅草加木头的屋子,好点的也就是茅草加黄泥堵的墙胚子,然后用木头或竹条编的廉子加固罢了。
    村里用的起青砖青瓦的之前不过六户,如今又多了一户。
    前面大门进来对着的就是三大间屋子,是宋家的堂屋和杂物间。
    堂屋是两间屋子打通的,右室是用饭的区域,左室是待客的。
    左室正中摆着长案挂着山神神像,大鱼山下的村子都是供山神,长案两侧下方的位置分别竖摆着两条长板凳。
    顺着堂屋右侧看去,靠墙边的是厨房和小仓库。
    长排的屋子,宽度只有正常屋子的一半,却很实用,厨房和堂屋右侧还连着长长的廊道,没有围栏就盖了棚顶。
    棚顶是茅草的,不精致,但很实用,就是光秃秃的木桩子有点不美观。
    厨房一排是纯木的房屋,没看到青砖,却不知在后一面厨房和小仓库之间有两间小隔间。
    两扇木门推开就是两间铺了青砖的浴室,青砖微斜着铺在地上的,方便出水。
    堂屋左边的空地搭了两个木棚,里面放着柴火和一些常用的竹篮竹筐。
    再往后头走就是一个大院子。
    两侧各有两排房,每排有三间,一共四排十二间屋子。
    裴玉给分配好了,四个兄弟,以后一人一排,夫妻一个大间,孩子两个小间。
    这些屋子都只有大屋有家具,小屋子都只有空荡荡的长炕,大通铺的那种。
    这么设计是方便以后孩子们睡,毕竟古代孩子生的多,大通铺就很适合。
    院子中间还是空的,啥也没有,有点空荡荡的。
    房屋后面绕着廊道,前院那种茅草的,长长的一排直通到柴火棚。
    这还不是全部,廊道另一头往前先看到一座小凉亭,茅草圆顶的。
    廊道的尽头就在凉亭的右侧,离着凉亭就三四米的距离,能看到廊道连到三间小屋子门前,还往前延伸。
    绕过小凉亭往前走,能看到廊道最后是连在一排大屋子的右侧,这排房就分两间。
    更大的是主屋,有两间房大,略小一点的是书房,主要是宋恒用。
    而右侧方连着的两间小屋子是浴室,靠近大屋的走廊,浴室旁有间茅房,中间隔着段泥土地。
    大屋左侧方有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