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扩大畜牧增营养(第2/3页)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工艺是现成的工艺,场地原料也不成问题,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第一批小陶罐便问世了。
    陶罐盛装鲜奶的包装品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那百姓除了想喝鲜奶之外,对这些小瓶瓶罐罐也非常感兴趣,喝完奶还可以用它装油盐酱醋,都不舍得抛弃。
    可是随着鲜奶销售量的积累,那些小罐罐百姓家里攒的多了,也便没有了用途。针对于这种情况,李秀娥着商部派人回收。经过洗刷消毒之后再利用,这样不仅可以物尽其用,也降低了销售成本。
    随着羊奶包装的改进,销售的区域也随之扩大。原先那鲜奶只能在石昌县城进行销售,远一些的地方运输不便,在换成这小包装之后,运输距离便延长了。
    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
    间,整个石昌县的村村落落都能见到标有“滕”字商标的罐装鲜奶。
    时下这样的销售势头,牧场里那几百只羊所产的奶,每天都会销售一空。
    随着牧场饲养牛羊数量的增加,饲料的消耗也是非常可观的,单靠牧场的工人去放牧,去割草,已经满足不了发展形势的需要。
    李秀娥决定让牧场收购稻草秸秆以及牧草,这样可以调动民间的力量,现在正值农闲季节,可以去收割野草,卖给牧场。
    各家闲置不用的稻草,也可以送到牧场那里,去换些钱来增加收入。
    这个举措还是挺有效的,从公布当天开始,牧场上的草料就够用了,而且还渐渐积攒起来。
    牧草还是有必要囤积一些的,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消耗量也必然增加。
    新进的几头奶牛下了崽儿,也开始产奶了。那牛奶的口感要优于羊奶,经过加工处理之后投放市场,顾客的反应都非常好。
    这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反馈。单靠牧场自行繁殖奶牛,周期太长。李秀娥拨出专款,责承他们再引进些奶牛,这样能够更快的打开市场。
    那猪场里的猪吃着精饲料,膘长得很快,有的已经达到将近200斤了。根据后世的经验,猪长的过于肥大之后,虽说每天也都在增肥,可是吃的也多,相比之下反倒不经济了。
    李秀娥让牧场控制过于肥大的生猪,是时候可以宰杀了。
    生猪的屠宰让石城县百姓有了足够的猪肉端上了餐桌。
    可是问题接踵而来,石昌县城毕竟人口较少,每天有几头猪足够供给市民了,富余的猪肉还要销往乡下。
    李秀娥便指示,在各个乡镇指定销售点,每日定量供应新鲜猪肉,视市场销售情况调整供应量。
    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屠宰的生猪能够即时销售到百姓手中,也不产生积压和浪费。
    随着鸡鸭鹅的数量增多,那蛋类开始积压起来,单靠在县城销售已经吃不下了,同样也要扩大销售区域,送往各乡各镇,找到代理商,定时配送。
    销售模式与那猪肉的销售形式差不多。可是在一次运输途中,由于道路的颠簸,一车送往乡下的鸡蛋全部颠破了,已无法再售卖。
    鸡蛋易碎不好运输,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个难题。
    李秀娥知道后世采用了蛋托,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这个东西当时可没有。
    李秀娥从周正邦那里了解到,在石昌县的东部有一家造纸作坊,由于生产的纸张比较糙,前两年停业了。
    得到这个消息,李秀娥便带领周正邦几位官员亲自前往那里,说服作坊主,重新开办作坊,但不是让他造纸,而是专门制作蛋托。
    为那蛋托的模型,李秀娥还找了裘开物帮忙,按照鸡蛋鸭蛋鹅蛋的大小,做了一批木型。将这些模型固定在一块木板上,在那平整的沙土上一按,一个蛋托的印迹便形成了。
    那作坊主很聪明,一点就透。有朝廷负责收购,他无需担心销路问题,只用了短短的七八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