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光阴过境迁,命中有尘埃(第1/3页)  狼行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几日之后,小孩子的满月酒,于关堂这个叔叔自然是要来喝上一杯,还带上了自制的百果酿。而有孕在身未能前来的红叶,也托于关堂送来了礼物,倒让凤如妍过意不去。

    开席之时,凤如妍才将小孩子抱了出来,却是疼爱有加。众人围上去一看,去是眉清目秀,端的一个好模样。

    杨又玄走过去将孩子抱在怀中,哈哈大笑,朝全场亲朋好友谢道:“今日小儿满月,还多谢了各位的关爱。其实今日还有一事请大家帮忙,那便是替我家孩儿取个名字,承百家之惠,以佑犬子德厚福旺。杨某这里先敬各位了。”说罢举起酒碗一饮而尽。

    众人见杨又玄一身豪气,酒量了得,大声叫好。

    却是夫人娘家的一个儒生先起身发话了。“我来试试。自古儿郎报效国家,是谓国家之栋梁。正所谓儿郎立志,当饱读圣贤书,以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我看不如便取名‘敬儒’吧?”

    众人一听,击节赞赏,都道是个好名字,敬师重道,好学不怠,将来必是一代文坛大豪。

    杨又玄也觉着名字不俗,正欲道谢,却又听另一人发话,却是与自己相熟的本县蒋师爷。

    只见这蒋师爷五十来岁,大冷天却摇着一把破蒲扇,摇头晃脑的起身说道:“此名虽好,却又有些不妥。”

    那儒生笑道:“那蒋师爷倒说说这不妥之处,在下洗耳恭听。”听这话,想必两人平日也必是相熟之人。

    蒋师爷轻摇蒲扇,故作了一番深沉,捋了一把花白胡须,说道:“若是在天下太平之时,此名可算是个好名,谦卑有礼,听名便知之必为饱读圣贤书的文士,而今却不然。眼下金狗横行的信件,连忙拆开来看,只见上面写道:“凌风孩儿,台县杨氏夫妇实乃你生身父母,而你父母命中注定有此一劫,而非你之过。当年贫僧将你带上竹林寺中抚养,实乃无奈。此中答案,当由你自己去寻。”

    杨凌风收拾好行装,拜别师傅及同门,便使出飞行之术,向台县飞去。

    到得杨氏家中,却见家中一片狼籍,碎木遍地,屋顶两个大洞,仍不时的有些碎石落下。满屋尘土,蛛网暗结。

    杨凌风顿了顿自言自语般苦笑道:“以前每次下山,我都会回到这里。这里便如我的天堂一般。想不到此次再到这里,却竟又变成我的伤心之地。”说罢摇了摇头,走进父母的卧室。

    “想不到我的亲生父母在世之时,我何曾敬过一丝孝道?到如今知晓了,却又只是知道他们的死讯息。”杨凌风淡淡的吟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却又是一番愁苦神色。

    杨凌风怔怔的看着屋里的一切。环视一周,满目疮痍,好不心痛,忍不住的泪水又是沽沽流下,忽然向屋内走去,俯身拾起了床脚一管笛子,暗道:“这却奇怪了。为何这管笛子我从未见过,非金非玉,却又不是寻常材料。不知道是爹还是娘留下的。”想罢顺手将笛子插到腰间。

    “看来只有于二叔知道情况了。我这便找他去问个明白。”杨凌风想罢,快步走出县城,飞身前往驮山脚下。

    远远得便望见于关堂坐在屋外,在剥着一张什么动物皮子,连忙落到地面,生怕这一身本事惊了于关堂,口中却不停叫道:“于二叔,于二叔。”

    于关堂一听,猛然起身向前迎了几步,正好着杨凌风也到了跟前,看清了来人,一把抱住杨凌风便哽咽起来。

    杨凌风也紧紧的抱住于关堂,急问道:“于二叔,你且别哭,我娘到底是怎么死的?还有我爹爹如今身在何处?”

    于关堂干咳了几声,揉了揉发红的眼圈说道:“风儿,你可回来了。你娘死得好惨啊!你可要替她报仇啊。脖子上有四个洞,胸口也有一个大洞,你可要替她报仇啊!”于关堂一想起凤如妍的死状,便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