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零六章 世界经济危机的序幕(第2/4页)  民国之山寨英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发放高达13亿日元的救济贷款,这样,日本经济才逐渐摆脱萧条,进入一个缓慢发展的时期。但1927年日本又爆发金融危机。一些银行由于拥有大量未经整理的震灾票据而周转不灵,形成挤兑风潮。经济危机和萧条继之而来。政府共拨款12亿日元救助三井、三菱等大银行。还未等日本喘过气来,从美国爆发的更大危机又来到了。这一过程产生了两个意义深远的后果,其一是欠下巨额国际债务,成为引发大萧条的国际债务链的重要环节。其二是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日本工业高度垄断化。垄断财团控制的日本经济一方面强加技术更新,另一方面则是实行贸易保护。更加意味深长的是,它促成了勾消债务、实行军国主义的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壮大。从这个角度看,关东大地震对于日本的意义正如一战失败对于德国的意义,而德国和日本的巨额债务则又是美国繁荣所系。

    德国由于一战失败的原因付出巨额赔款,直到1924年,它仍然失去大量工业和运输设施,德国物价失去控制,财政经济一片混乱。1924年,英国出于维持欧洲大陆均势需要,美国出于利用德国工业能力获利需要,两国又都不希望德国步俄国后尘发生革命,故出台了一个“道威斯计划”,给予德国8亿金马克的贷款。在此计划的鼓励下,国际资本源源不断流入德国,从1924年到1929年,外国投资总数高达320亿金马克,美国资本为主,英国资本其次。这一时期,由于得到的资本多,而付出的赔款少,德国工业设备得以普遍更新,生产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不仅如此,得到外国资本的多为实力雄厚的德国各大垄断工业集团。这进一步增强了德国工业的垄断程度。蒂森、克虏伯、西门子、曼奈斯曼、弗利克等的实力较前更为强大。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德国债台高筑,且需支付大量赔款。虽然工业生产能力得以迅速恢复,而人民生活仍然十分艰难。只要德国出于稳定政局需要,推迟偿还债务,推迟支付赔款,或者在德国的投资利润不能实现,则国际经济循环将立刻中断。

    受这次冲击最小的就是中国,中国提前将国家经济由外向型转向内向型经济。虽然出口贸易受到一定的冲击,但由于国内的需求大量增长,大部分商品被国内巨大的人口市场自我消耗掉了。特别是一系列国家工程的先后开工,对于钢铁、水泥等大宗商品的需求量,甚至超过了危机之前。为了避免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下跌,中国也减少了从国外采购粮食的数量。在加上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虽然外债不少,但大部分都是比较健康的黄金外债。这种外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对赌性质,大家博的就是中国这种内向型经济策略的失败。可惜,随着这次世界经济的到来。中国成了这次国际对赌的大赢家。而且随着英、美两国先后在金本位货币制度上出现松动,华元在国际上受追捧的程度日益增高。当然这离向美元一样的世界币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还有一个国家受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比较小,那就是法国。法国经济相对独立。它既没有对德国的大量债权,也没有与此相应的工业设备输出。二十年代的法国繁荣主要依靠德国赔款提供资本扩大生产。依靠低价法郎扩大出口。因此,当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时,法国还处在繁荣的顶峰。所以迟钝的法国人并没有采用中国人将外向型经济转向内向型经济。或者向英国一样,筑起贸易保护壁垒。当然总的来说此时的法国人民的小日子过得还是很滋润地。

    总结一下这次世界经济危机大概的顺序是这样的。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暴跌。纽约股市跌暴后,美国经济陷入危机。美国大量抽回对德国的投资,德国经济跟着全面崩溃。英国在德国也有大量投资。英国证券市场应声倒地,英国经济陷入危机。法国经济的独立性相对高一些,但也摆脱不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受伤程度相对比较幸运些。日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