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一大一着急,匆匆忙忙能找到什么合适人选。”大嫂这些“经验”之谈很是实在,让屋里的安雅听了闹了个大红脸。
“嫂子!”安雅听的脸热,嗔笑着叫了一声。
“好了,好了,知道你脸皮薄,可大姑娘谁没经过这一会的,就是妈知道了也得这样劝你……”
许倩这话说的不错,晚上林母回来后一听大儿媳说起小女儿的事儿拍着大腿就唠叨。
“你大嫂这话说的对,你看你,这还读着书,晚一两年说出去人家还能说句读书耽误了。你是没瞧见楼里你韩婶儿家的娟娟,刚回了家半年就招的全家嫌。
这不,上个月找人说了纸箱厂的一个男人,裹了裹包袱就过去了,听说那边儿全家十几口人挤一处,比咱家还紧凑,那得怎么过呀!”
林母这话更实际,安雅扭头看看自家的三间屋子,自从大哥接了大嫂孩子回来,“住”就成了大问题。一间林父林母睡,一间安雅和大嫂带着孩子,而大哥和小哥两个大男人就只好可怜兮兮在中间的客厅打地铺。好在楼里新安的暖气,矿上也不缺煤炭,倒不至于冻着冷着。
“你看看,那纸箱厂哪儿有咱们矿上福利好,要等到分房子还不知哪年月呢!咱们矿上就不一样了,效益好,领导重视,听说过两年还要起楼,你要是能毕业分回来,凭你爸的老脸,结婚没个两年就能分到房子,这结婚啊还是得有房子才踏实……”
林母还在叨叨着自己的老道经验,安雅听的囧囧,感觉无奈极了!
这就是“市场”和“计划”时代最大的差距,一个拼死拼活当“房奴”全靠自己经济,一个单位“分房”排着队来。如果让后世咬牙背房贷的“血拼”一族知道,怕是要眼红心跳抢着来了!
不过,安雅随即想到了它的不足,因为这意味着你就要随大流工作、结婚,才能有住房,想单身!想买房!全是做梦!
在这个工作、单位、粮票、生活紧密联系的时代,脱离体制就意味着没有饭吃。
“这两年回来的人多吗?要都结婚怎么也该有安排吧!”安雅受不住老妈唠叨,生硬的转换话题。
“你说下乡的知青?多着呢!一帮一帮的往回跑,回来也安排不下,好多都没工作在家待着呢!”林母说的兴起也不关安雅的转话题了。
“你是没见着,这认识的人家里谁家不是两三个孩子都下了乡,这一回来挤得都没地儿住了。年纪小的还好,还能等等,年纪大有没结婚的还不得赶紧张罗!
结婚就要礼金,要住的,这样一铺摊,家里多了个人就更挤了,你没见你韩婶儿,那不就是为了给老二娶媳妇儿才匆匆忙忙把女儿嫁出去的!”
林母一想到这儿就觉的庆幸:“还好你们三个都出息,上了大学工作分配是不愁了!要是能回矿上,那就更好了!”
在她心里矿上的工作是顶顶好的,在这个小县城能在矿上工作别人都要高看一眼,自然希望儿女能回来工作,离家也近一点儿。
三个女人的话引来一旁男人的注意,大哥林向国和小哥林向民还不好意思插话,林父却不管,直接开口。
“你这是什么话?孩子们有本事,自然是国家分配哪里就干哪里,哪有挑三拣四的道理?”
;chapter;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